外難的讀音 外難的意思
外難 wài nán ㄨㄞˋ ㄣㄢˊ 外難(外難) 猶外患。《公羊傳·莊公二十七年》:“君子辟內難而不辟外難。”《管子·法法》:“彼智者知吾情偽,為敵謀我,則外難自是至矣。”《三國志·魏志·張楊傳》:“ 楊 以糧迎道路,遂至 洛陽 。謂諸將曰:‘天子當與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 楊 當捍外難,何事京都?’”《南史·陳紀下·后主》:“ 后主 愈驕,不虞外難,荒于酒色,不恤政事。”
- 外
- 難
“外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ài nán]
- 漢字注音:
- ㄨㄞˋ ㄋㄢˊ
- 簡繁字形:
- 外難
- 是否常用:
- 否
“外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猶外患。
網絡解釋
外難
wài nán ㄨㄞˋ ㄣㄢˊ
外難(外難)
猶外患。《公羊傳·莊公二十七年》:“君子辟內難而不辟外難。”《管子·法法》:“彼智者知吾情偽,為敵謀我,則外難自是至矣。”《三國志·魏志·張楊傳》:“ 楊 以糧迎道路,遂至 洛陽 。謂諸將曰:‘天子當與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 楊 當捍外難,何事京都?’”《南史·陳紀下·后主》:“ 后主 愈驕,不虞外難,荒于酒色,不恤政事。”
“外難”的單字解釋
【外】:1.外邊;外邊的。與“內”“里”相對:門外。外表。2.關系疏遠的;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人。外鄉。3.指外國:對外貿易。外僑。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號。5.稱母親、姐妹、女兒的親屬:外祖母。外甥。外孫。
【難】:[nán]1.困難;不易。2.使困難;使感到困難。3.不能;不好。4.厭惡;忌恨。5.方言。現在。[nàn]1.危難;禍患。2.引申為罹難。3.變亂。4.仇敵。5.拒斥。6.責難;詰問。7.疑問,疑難。8.畏懼;擔心。9.謹慎。10.同“戁”。恭敬。
“外難”的相關詞語
* 外難的讀音是:wài nán,外難的意思:外難 wài nán ㄨㄞˋ ㄣㄢˊ 外難(外難) 猶外患。《公羊傳·莊公二十七年》:“君子辟內難而不辟外難。”《管子·法法》:“彼智者知吾情偽,為敵謀我,則外難自是至矣。”《三國志·魏志·張楊傳》:“ 楊 以糧迎道路,遂至 洛陽 。謂諸將曰:‘天子當與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 楊 當捍外難,何事京都?’”《南史·陳紀下·后主》:“ 后主 愈驕,不虞外難,荒于酒色,不恤政事。”
基本解釋
猶外患。外難
wài nán ㄨㄞˋ ㄣㄢˊ外難(外難)
猶外患。《公羊傳·莊公二十七年》:“君子辟內難而不辟外難。”《管子·法法》:“彼智者知吾情偽,為敵謀我,則外難自是至矣。”《三國志·魏志·張楊傳》:“ 楊 以糧迎道路,遂至 洛陽 。謂諸將曰:‘天子當與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 楊 當捍外難,何事京都?’”《南史·陳紀下·后主》:“ 后主 愈驕,不虞外難,荒于酒色,不恤政事。”
【外】:1.外邊;外邊的。與“內”“里”相對:門外。外表。2.關系疏遠的;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人。外鄉。3.指外國:對外貿易。外僑。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號。5.稱母親、姐妹、女兒的親屬:外祖母。外甥。外孫。
【難】:[nán]1.困難;不易。2.使困難;使感到困難。3.不能;不好。4.厭惡;忌恨。5.方言。現在。[nàn]1.危難;禍患。2.引申為罹難。3.變亂。4.仇敵。5.拒斥。6.責難;詰問。7.疑問,疑難。8.畏懼;擔心。9.謹慎。10.同“戁”。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