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已去的讀音 大勢已去的意思
【解釋】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出處】宋·朱熹《朱子諫類》卷五十一:“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示例】紂王看見,不覺大驚,知~,非人力可挽。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近義詞】強弩之末、落花流水、每況愈下、日暮途窮【反義詞】方興未艾、如火如荼、欣欣向榮、蒸蒸日上【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 大
- 勢
- 已
- 去
“大勢已去”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shì yǐ qù]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ㄕˋ ㄧˇ ㄑㄩˋ
- 簡繁字形:
- 大勢已去
- 是否常用:
- 否
“大勢已去”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大勢已去 dàshì-yǐqù
[It is' all up with sb. one's day is gone] 整個局勢漸漸變壞,無可挽回
辭典解釋
大勢已去 dà shì yǐ qù ㄉㄚˋ ㄕˋ ㄧˇ ㄑㄩˋ 整個局勢已經無法挽回。
《新唐書.卷一○.昭帝本紀.贊曰》:「其禍亂之來有漸積,及其大勢已去,適丁斯時,故雖有智勇,有不能為者矣。」
《封神演義.第九七回》:「紂王看見,不覺大驚,知大勢已去,非人力可挽。」
網絡解釋
【解釋】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出處】宋·朱熹《朱子諫類》卷五十一:“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
【示例】紂王看見,不覺大驚,知~,非人力可挽。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
【近義詞】強弩之末、落花流水、每況愈下、日暮途窮
【反義詞】方興未艾、如火如荼、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大勢已去”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勢】:同“勢”。
【已】:1.停止:爭論不已。2.副詞。已經:早已知道。3.文言副詞。太:不為已甚。吾得仲父已難矣。4.后來;不多時:其母…見長蛇數丈入榻下,已忽不見。5.古又同“以”。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大勢已去”的相關詞語
* 大勢已去的讀音是:dà shì yǐ qù,大勢已去的意思:【解釋】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出處】宋·朱熹《朱子諫類》卷五十一:“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示例】紂王看見,不覺大驚,知~,非人力可挽。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近義詞】強弩之末、落花流水、每況愈下、日暮途窮【反義詞】方興未艾、如火如荼、欣欣向榮、蒸蒸日上【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基本解釋
大勢已去 dàshì-yǐqù
[It is' all up with sb. one's day is gone] 整個局勢漸漸變壞,無可挽回
辭典解釋
大勢已去 dà shì yǐ qù ㄉㄚˋ ㄕˋ ㄧˇ ㄑㄩˋ整個局勢已經無法挽回。
《新唐書.卷一○.昭帝本紀.贊曰》:「其禍亂之來有漸積,及其大勢已去,適丁斯時,故雖有智勇,有不能為者矣。」
《封神演義.第九七回》:「紂王看見,不覺大驚,知大勢已去,非人力可挽。」
【解釋】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出處】宋·朱熹《朱子諫類》卷五十一:“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
【示例】紂王看見,不覺大驚,知~,非人力可挽。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七回
【近義詞】強弩之末、落花流水、每況愈下、日暮途窮
【反義詞】方興未艾、如火如荼、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勢】:同“勢”。
【已】:1.停止:爭論不已。2.副詞。已經:早已知道。3.文言副詞。太:不為已甚。吾得仲父已難矣。4.后來;不多時:其母…見長蛇數丈入榻下,已忽不見。5.古又同“以”。
【去】:1.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跟“來”相對):去路。去向。從成都去重慶。他去了三天,還沒回來。2.離開:去國。去世。去職。去留兩便。3.失去;失掉:大勢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這句話去幾個字就簡潔了。5.距離:兩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過去的(時間,多指過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辭,指人死:他不到四十歲就先去了。8.表示離開說話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時用“去”,表示到說話人所在地參與某件事時用“來”。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時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聽報告去了。10.用在“大、多、遠”等形容詞后,表示“非常…”,“…極了”的意思(后面加“了”):這座樓可大了去了!。他到過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聲:平上去入。11.扮演(戲曲里的角色):在《斷橋》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動詞后,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離開原來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繼續等:信步走去(=過去)。讓他說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