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大比的讀音 大比的意思

    大比 一、《周禮·地官·鄉大夫》謂:鄉大夫每“三年則大比”,即對屬民考核道德、薦舉賢能、呈報周王。后因稱鄉試為大比。明、清三年一次,在省城大比,中者稱舉人。參見“鄉試”。 二、《周禮·秋官·小司寇》有“大比”,指登記出牙嬰兒以上的所有人口,文書的正本送交天府;副本送交內史、司會、冢宰等官,以為賦稅財用之據。三、明清科舉考試中的大比

    “大比”的讀音

    拼音讀音
    [dà bǐ]
    漢字注音:
    ㄉㄚˋ ㄅㄧˇ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大比”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周制﹐每三年調查一次人口及其財物﹐稱大比。 2.周代每三年對鄉吏進行考核﹐選擇賢能﹐稱大比。 3.隋唐以后泛指科舉考試。 4.明清亦特指鄉試。

    辭典解釋

    大比  dà bǐ  ㄉㄚˋ ㄅㄧˇ  

    周代鄉大夫三年考試一次,稱為「大比」。后泛稱三年舉行一次的科舉考試。
    《周禮.地官.鄉大夫》:「三年則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
    《醒世恒言.卷三二.黃秀才徼靈玉馬墜》:「來年大比,黃秀才必來應舉,那時待老身尋訪他來,與娘子續秦晉之盟,豈不美乎?」

    網絡解釋

    大比

    一、《周禮·地官·鄉大夫》謂:鄉大夫每“三年則大比”,即對屬民考核道德、薦舉賢能、呈報周王。后因稱鄉試為大比。明、清三年一次,在省城大比,中者稱舉人。參見“鄉試”。 二、《周禮·秋官·小司寇》有“大比”,指登記出牙嬰兒以上的所有人口,文書的正本送交天府;副本送交內史、司會、冢宰等官,以為賦稅財用之據。三、明清科舉考試中的大比

    “大比”的單字解釋

    】:[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2.古同“”。
    】:1.比較;較量:比干勁。學先進,比先進。2.能夠相比:近鄰比親。堅比金石。演講不比自言自語。3.比畫:連說帶比。4.對著;向著:別拿槍比著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著葫蘆畫瓢(比喻模仿著做事)。6.比方;比喻:人們常把聰明的人比做諸葛亮。7.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叫做它們的比,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這里的小麥年產量和水稻年產量約為一比四。8.表示比賽雙方得分的對比:甲隊以二比一勝乙隊。9.a)“一”加量詞在“比”的前后重復,可以表示程度的累進: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較高下的時候用“比”,表示異同的時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緊靠;挨著:比肩。鱗次櫛比。12.依附;勾結:朋比為奸。13.近來:比來。14.等到:比及。

    “大比”的相關成語

    “大比”的相關詞語

    * 大比的讀音是:dà bǐ,大比的意思:大比 一、《周禮·地官·鄉大夫》謂:鄉大夫每“三年則大比”,即對屬民考核道德、薦舉賢能、呈報周王。后因稱鄉試為大比。明、清三年一次,在省城大比,中者稱舉人。參見“鄉試”。 二、《周禮·秋官·小司寇》有“大比”,指登記出牙嬰兒以上的所有人口,文書的正本送交天府;副本送交內史、司會、冢宰等官,以為賦稅財用之據。三、明清科舉考試中的大比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