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發神讖碑的讀音 天發神讖碑的意思
天發神讖碑 《天發神讖碑》又稱《吳天璽記功頌》,三國吳天璽元年(267)刻。吳的最后一位君主孫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記功。石舊在江蘇省南京市天禧寺,后移籌思亭,又移尊經閣、縣學。石呈圓幢形.環而刻之。世傳為皇象書,但無依據。宋時原石斷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213字,故又稱《三段碑》、《三擊碑》。后有宋胡宗師、石豫亨、明耿定向題跋三則。清嘉慶十八年(1813)八月毀于火。
- 天
- 發
- 神
- 讖
- 碑
“天發神讖碑”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iān fā shén chèn bēi]
- 漢字注音:
- ㄊㄧㄢ ㄈㄚ ㄕㄣˊ ㄔㄣˋ ㄅㄟ
- 簡繁字形:
- 天發神讖碑
- 是否常用:
- 否
“天發神讖碑”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一名《天璽紀功碑》。三國吳碑刻。公元276年鐫立于建業(今江蘇南京)。因斷為三截,俗稱“三段碑”。相傳為皇象所書。筆意在篆、隸之間,鋒棱勁健有威。辭典解釋
天發神讖碑 tiān fā shén chèn bēi ㄊㄧㄢ ㄈㄚ ㄕㄣˊ ㄔㄣˋ ㄅㄟ 三國吳末帝天璽元年(西元276)?刻立。此碑結構是以隸書筆法作方整的篆體,筆力峻厚,造形奇特。原石于清嘉慶年間在南京孔廟毀于火,現存拓本。
也稱為「三段碑」、「吳天璽紀功碑」。
網絡解釋
天發神讖碑
《天發神讖碑》又稱《吳天璽記功頌》,三國吳天璽元年(267)刻。吳的最后一位君主孫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記功。石舊在江蘇省南京市天禧寺,后移籌思亭,又移尊經閣、縣學。石呈圓幢形.環而刻之。世傳為皇象書,但無依據。宋時原石斷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213字,故又稱《三段碑》、《三擊碑》。后有宋胡宗師、石豫亨、明耿定向題跋三則。清嘉慶十八年(1813)八月毀于火。
“天發神讖碑”的單字解釋
【天】:1.天空:頂天立地。太陽一出滿天紅。2.位置在頂部的;凌空架設的:天棚。天窗。天橋。3.一晝夜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有時專指白天:今天。過了冬至,天越來越長了。4.用于計算天數: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點兒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時間:五更天。天兒還早呢。6.季節:春天。冷天。三伏天。黃梅天。7.天氣:陰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資。天足。9.自然界:天災。人定勝天。10.姓。
【發】:1.放射:“彈無虛發”、“百發百中”。2.生長、產生:“發芽”。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3.開始、啟動:“發動”、“先發制人”、“一觸即發”。4.興起:“發跡”。《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5.起程:“出發”。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留戀處,蘭舟催發。”《聊齋志異?卷一?青鳳》:“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而妾留守,明日即發。”6.啟發:“振聾發聵”。《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7.現露。《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戰國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8.送出、付出:“發放”、“發錢”、“散發傳單”。9.量詞:(1)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2)計算槍、炮、子彈等發射數量的單位:“射炮十二發”
【神】:1.宗教指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統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靈:神位。財神。無神論。多神教。2.神話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別高超或出奇,令人驚異的;神妙:神速。神效。這事真是越說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費神。聚精會神。雙目炯炯有神。5.神氣:神色。神情。瞧他那個神兒,準是有什么心事。6.聰明;機靈:瞧!這孩子真神。7.姓。
【讖】:同“讖”。
【碑】:刻著文字或圖畫,豎立起來作為紀念物或標記的石頭:界碑。墓碑。里程碑。紀念碑。立了一塊碑。
“天發神讖碑”的相關詞語
* 天發神讖碑的讀音是:tiān fā shén chèn bēi,天發神讖碑的意思:天發神讖碑 《天發神讖碑》又稱《吳天璽記功頌》,三國吳天璽元年(267)刻。吳的最后一位君主孫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記功。石舊在江蘇省南京市天禧寺,后移籌思亭,又移尊經閣、縣學。石呈圓幢形.環而刻之。世傳為皇象書,但無依據。宋時原石斷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213字,故又稱《三段碑》、《三擊碑》。后有宋胡宗師、石豫亨、明耿定向題跋三則。清嘉慶十八年(1813)八月毀于火。
基本解釋
一名《天璽紀功碑》。三國吳碑刻。公元276年鐫立于建業(今江蘇南京)。因斷為三截,俗稱“三段碑”。相傳為皇象所書。筆意在篆、隸之間,鋒棱勁健有威。辭典解釋
天發神讖碑 tiān fā shén chèn bēi ㄊㄧㄢ ㄈㄚ ㄕㄣˊ ㄔㄣˋ ㄅㄟ三國吳末帝天璽元年(西元276)?刻立。此碑結構是以隸書筆法作方整的篆體,筆力峻厚,造形奇特。原石于清嘉慶年間在南京孔廟毀于火,現存拓本。
也稱為「三段碑」、「吳天璽紀功碑」。
天發神讖碑
《天發神讖碑》又稱《吳天璽記功頌》,三國吳天璽元年(267)刻。吳的最后一位君主孫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記功。石舊在江蘇省南京市天禧寺,后移籌思亭,又移尊經閣、縣學。石呈圓幢形.環而刻之。世傳為皇象書,但無依據。宋時原石斷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213字,故又稱《三段碑》、《三擊碑》。后有宋胡宗師、石豫亨、明耿定向題跋三則。清嘉慶十八年(1813)八月毀于火。【天】:1.天空:頂天立地。太陽一出滿天紅。2.位置在頂部的;凌空架設的:天棚。天窗。天橋。3.一晝夜二十四小時的時間,有時專指白天:今天。過了冬至,天越來越長了。4.用于計算天數: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點兒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時間:五更天。天兒還早呢。6.季節:春天。冷天。三伏天。黃梅天。7.天氣:陰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資。天足。9.自然界:天災。人定勝天。10.姓。
【發】:1.放射:“彈無虛發”、“百發百中”。2.生長、產生:“發芽”。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3.開始、啟動:“發動”、“先發制人”、“一觸即發”。4.興起:“發跡”。《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5.起程:“出發”。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留戀處,蘭舟催發。”《聊齋志異?卷一?青鳳》:“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而妾留守,明日即發。”6.啟發:“振聾發聵”。《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7.現露。《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戰國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8.送出、付出:“發放”、“發錢”、“散發傳單”。9.量詞:(1)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2)計算槍、炮、子彈等發射數量的單位:“射炮十二發”
【神】:1.宗教指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和統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靈:神位。財神。無神論。多神教。2.神話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別高超或出奇,令人驚異的;神妙:神速。神效。這事真是越說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費神。聚精會神。雙目炯炯有神。5.神氣:神色。神情。瞧他那個神兒,準是有什么心事。6.聰明;機靈:瞧!這孩子真神。7.姓。
【讖】:同“讖”。
【碑】:刻著文字或圖畫,豎立起來作為紀念物或標記的石頭:界碑。墓碑。里程碑。紀念碑。立了一塊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