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儀的讀音 夷儀的意思
夷儀 中國古代地名,東周邢國之都。 商朝祖乙遷都于邢,西周成王封為邢國。周惠王十八年(前659年),狄人侵犯邢國,邢侯不敵,求救于齊,齊桓公率領齊師、宋師、曹師援助邢國。邢侯將國都遷往夷儀,齊、宋、曹等國為之筑城。周襄王十八年(前635年),衛滅邢。后地入衛。 夷儀作為東周邢國新遷都城,存在約24年,后廢入衛國,夷儀之名沿用到周末。關于邢國遷都夷儀城遺址,自古就有爭議。文獻所載夷儀城有兩處:一處在今邢臺縣西部漿水鎮,一處在今山東聊城市西南。據有關文獻考證,東周時期邢遷夷儀故城在今山東省聊城市西南。
- 夷
- 儀
“夷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í yí]
- 漢字注音:
- ㄧˊ ㄧˊ
- 簡繁字形:
- 夷儀
- 是否常用:
- 否
“夷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通常的禮儀。
網絡解釋
夷儀
中國古代地名,東周邢國之都。
商朝祖乙遷都于邢,西周成王封為邢國。周惠王十八年(前659年),狄人侵犯邢國,邢侯不敵,求救于齊,齊桓公率領齊師、宋師、曹師援助邢國。邢侯將國都遷往夷儀,齊、宋、曹等國為之筑城。周襄王十八年(前635年),衛滅邢。后地入衛。
夷儀作為東周邢國新遷都城,存在約24年,后廢入衛國,夷儀之名沿用到周末。關于邢國遷都夷儀城遺址,自古就有爭議。文獻所載夷儀城有兩處:一處在今邢臺縣西部漿水鎮,一處在今山東聊城市西南。據有關文獻考證,東周時期邢遷夷儀故城在今山東省聊城市西南。
“夷儀”的單字解釋
【夷】:1.平坦;平安:化險為夷。2.破壞建筑物(使成為平地):燒夷彈。夷為平地。3.滅掉;殺盡:夷滅。夷族。4.我國古代稱東方的民族,也泛稱周邊的民族:淮夷。四夷。5.舊時泛指外國或外國人:夷情。華夷雜處。6.姓。
【儀】:1.人的外表:儀表。儀容。威儀。2.禮節;儀式:司儀。行禮如儀。3.禮物:賀儀。謝儀。4.傾心;向往:心儀已久。5.姓。6.儀器:儀表。地動儀。半圓儀。
“夷儀”的相關詞語
* 夷儀的讀音是:yí yí,夷儀的意思:夷儀 中國古代地名,東周邢國之都。 商朝祖乙遷都于邢,西周成王封為邢國。周惠王十八年(前659年),狄人侵犯邢國,邢侯不敵,求救于齊,齊桓公率領齊師、宋師、曹師援助邢國。邢侯將國都遷往夷儀,齊、宋、曹等國為之筑城。周襄王十八年(前635年),衛滅邢。后地入衛。 夷儀作為東周邢國新遷都城,存在約24年,后廢入衛國,夷儀之名沿用到周末。關于邢國遷都夷儀城遺址,自古就有爭議。文獻所載夷儀城有兩處:一處在今邢臺縣西部漿水鎮,一處在今山東聊城市西南。據有關文獻考證,東周時期邢遷夷儀故城在今山東省聊城市西南。
基本解釋
通常的禮儀。夷儀
中國古代地名,東周邢國之都。商朝祖乙遷都于邢,西周成王封為邢國。周惠王十八年(前659年),狄人侵犯邢國,邢侯不敵,求救于齊,齊桓公率領齊師、宋師、曹師援助邢國。邢侯將國都遷往夷儀,齊、宋、曹等國為之筑城。周襄王十八年(前635年),衛滅邢。后地入衛。
夷儀作為東周邢國新遷都城,存在約24年,后廢入衛國,夷儀之名沿用到周末。關于邢國遷都夷儀城遺址,自古就有爭議。文獻所載夷儀城有兩處:一處在今邢臺縣西部漿水鎮,一處在今山東聊城市西南。據有關文獻考證,東周時期邢遷夷儀故城在今山東省聊城市西南。
【夷】:1.平坦;平安:化險為夷。2.破壞建筑物(使成為平地):燒夷彈。夷為平地。3.滅掉;殺盡:夷滅。夷族。4.我國古代稱東方的民族,也泛稱周邊的民族:淮夷。四夷。5.舊時泛指外國或外國人:夷情。華夷雜處。6.姓。
【儀】:1.人的外表:儀表。儀容。威儀。2.禮節;儀式:司儀。行禮如儀。3.禮物:賀儀。謝儀。4.傾心;向往:心儀已久。5.姓。6.儀器:儀表。地動儀。半圓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