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倫的讀音 戴叔倫的意思
戴叔倫 戴叔倫(約732——約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偽。
- 戴
- 叔
- 倫
“戴叔倫”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i shū lún]
- 漢字注音:
- ㄉㄞˋ ㄕㄨ ㄌㄨㄣˊ
- 簡繁字形:
- 戴叔倫
- 是否常用:
- 否
“戴叔倫”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官至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有《女耕田行》、《屯田詞》等名篇。后人輯有《戴叔倫集》。
網絡解釋
戴叔倫
戴叔倫(約732——約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偽。
“戴叔倫”的單字解釋
【戴】:1.把東西加在頭、臉、頸、胸、臂、手等處:戴帽子。戴眼鏡。戴紅領巾。戴手套。2.頭上頂著;承當著:披星戴月。戴罪立功。3.擁護;尊敬:愛戴。感戴。
【叔】:1.叔父:二叔。2.稱呼跟父親輩分相同而年紀較小的男子:表叔。李叔。3.丈夫的弟弟;小叔子:叔嫂。4.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第三:伯仲叔季。5.姓。
【倫】:1.人倫:倫常。倫理。五倫。天倫。2.條理;次序:倫次。3.同類;同等:不倫不類。比擬不倫。英勇絕倫。4.姓。
“戴叔倫”的相關詞語
* 戴叔倫的讀音是:dài shū lún,戴叔倫的意思:戴叔倫 戴叔倫(約732——約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偽。
基本解釋
(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官至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有《女耕田行》、《屯田詞》等名篇。后人輯有《戴叔倫集》。戴叔倫
戴叔倫(約732——約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偽。【戴】:1.把東西加在頭、臉、頸、胸、臂、手等處:戴帽子。戴眼鏡。戴紅領巾。戴手套。2.頭上頂著;承當著:披星戴月。戴罪立功。3.擁護;尊敬:愛戴。感戴。
【叔】:1.叔父:二叔。2.稱呼跟父親輩分相同而年紀較小的男子:表叔。李叔。3.丈夫的弟弟;小叔子:叔嫂。4.在弟兄排行的次序里代表第三:伯仲叔季。5.姓。
【倫】:1.人倫:倫常。倫理。五倫。天倫。2.條理;次序:倫次。3.同類;同等:不倫不類。比擬不倫。英勇絕倫。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