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鮓的讀音 把鮓的意思
把鲊 把鲊 扎成束的魚制食品。 宋 周? 《清波別志》卷下:“ ? 后觀《瑣碎錄》內一條,京師 東華門 何 吳 二家造魚鲊,十數臠作一把,號把鲊,著聞天下。文士有為賦詩,夸為珍味。”
- 把
- 鮓
“把鮓”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ǎ zhǎ]
- 漢字注音:
- ㄅㄚˇ ㄓㄚˇ
- 簡繁字形:
- 把鲊
- 是否常用:
- 否
“把鮓”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扎成束的魚制食品。
網絡解釋
把鲊
把鲊
扎成束的魚制食品。 宋 周? 《清波別志》卷下:“ ? 后觀《瑣碎錄》內一條,京師 東華門 何 吳 二家造魚鲊,十數臠作一把,號把鲊,著聞天下。文士有為賦詩,夸為珍味。”
“把鮓”的單字解釋
【把】:[bǎ]1.用手握住:把舵。兩手把著沖鋒槍。2.從后面用手托起小孩兒兩腿,讓他大小便:把尿。3.把持;把攬:要信任群眾,不要把一切工作都把著不放手。4.看守;把守:把大門。把住關口。5.緊靠:把墻角兒站著。把著胡同口兒有個小飯館。6.約束住使不裂開:用鐵葉子把住裂縫。7.給(gěi)8.車把:那輛車的把折(shé)了。9.把東西扎在一起的捆子:草把。秫秸把。10.姓。11.“把”的賓語都是確定的。b)用“把”的句子,動詞后邊有附加成分或補語,或前邊有“一”等特種狀語。但在詩歌戲曲里可以不帶:扭轉身來把話講。c)用“把”的句子,動詞后頭一般不帶賓語,但有時帶:把衣服撕了個口子。把這兩封信貼上郵票發出去。d)用“把”的句子,有時候后面不說出具體的動作,這種句子多半用在表示責怪或不滿的場合:我把你個糊涂蟲啊!e)近代漢語里“把”曾經有過“拿”的意思,現代方言里還有這種用法(“那個人不住地把眼睛看我”)。12.加在“百、千、萬”和“里、丈、頃、斤、個”等量詞后頭,表示數量近于這個單位數(前頭不能再加數詞):個把月。百把塊錢。斤把重。13.指拜把子的關系:把兄。把嫂。[bà]1.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茶壺把兒。撣子把兒。2.花、葉或果實的柄:花把兒。梨把兒。
【鮓】:[zhǎ]1.一種用鹽和紅麴醃的魚:“江南人好作盤遊飯,鮓脯膾炙,無有不埋在飯中”。2.用米粉、麵粉等加鹽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貯存:茄子鮓。扁豆鮓。[zhà]海蜇,水母的一種。
“把鮓”的相關詞語
* 把鮓的讀音是:bǎ zhǎ,把鮓的意思:把鲊 把鲊 扎成束的魚制食品。 宋 周? 《清波別志》卷下:“ ? 后觀《瑣碎錄》內一條,京師 東華門 何 吳 二家造魚鲊,十數臠作一把,號把鲊,著聞天下。文士有為賦詩,夸為珍味。”
基本解釋
1.扎成束的魚制食品。把鲊
把鲊扎成束的魚制食品。 宋 周? 《清波別志》卷下:“ ? 后觀《瑣碎錄》內一條,京師 東華門 何 吳 二家造魚鲊,十數臠作一把,號把鲊,著聞天下。文士有為賦詩,夸為珍味。”
【把】:[bǎ]1.用手握住:把舵。兩手把著沖鋒槍。2.從后面用手托起小孩兒兩腿,讓他大小便:把尿。3.把持;把攬:要信任群眾,不要把一切工作都把著不放手。4.看守;把守:把大門。把住關口。5.緊靠:把墻角兒站著。把著胡同口兒有個小飯館。6.約束住使不裂開:用鐵葉子把住裂縫。7.給(gěi)8.車把:那輛車的把折(shé)了。9.把東西扎在一起的捆子:草把。秫秸把。10.姓。11.“把”的賓語都是確定的。b)用“把”的句子,動詞后邊有附加成分或補語,或前邊有“一”等特種狀語。但在詩歌戲曲里可以不帶:扭轉身來把話講。c)用“把”的句子,動詞后頭一般不帶賓語,但有時帶:把衣服撕了個口子。把這兩封信貼上郵票發出去。d)用“把”的句子,有時候后面不說出具體的動作,這種句子多半用在表示責怪或不滿的場合:我把你個糊涂蟲啊!e)近代漢語里“把”曾經有過“拿”的意思,現代方言里還有這種用法(“那個人不住地把眼睛看我”)。12.加在“百、千、萬”和“里、丈、頃、斤、個”等量詞后頭,表示數量近于這個單位數(前頭不能再加數詞):個把月。百把塊錢。斤把重。13.指拜把子的關系:把兄。把嫂。[bà]1.器具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茶壺把兒。撣子把兒。2.花、葉或果實的柄:花把兒。梨把兒。
【鮓】:[zhǎ]1.一種用鹽和紅麴醃的魚:“江南人好作盤遊飯,鮓脯膾炙,無有不埋在飯中”。2.用米粉、麵粉等加鹽和其他作料拌制的切碎的菜,可以貯存:茄子鮓。扁豆鮓。[zhà]海蜇,水母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