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變文集的讀音 敦煌變文集的意思
敦煌變文集 《敦煌變文集》是唐代敦煌變文作品的總集,由王重民、王慶菽、向達、周一良、啟功、曾毅公等人編校,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此書根據國內外收藏的一百八十七部敦煌寫本,整理校勘,編選出七十八種作品。編者在《引言》中說,他們“根據照片或原卷過錄一個本子,然后由一人主校,其馀五人輪流互校一遍,把各人校勘的意見,綜合起來,作成校記,附在每一篇的后面”。因此,校錄文字基本上能保存寫本原貌。
- 敦
- 煌
- 變
- 文
- 集
“敦煌變文集”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ūn huáng biàn wén jí]
- 漢字注音:
- ㄉㄨㄣ ㄏㄨㄤˊ ㄅㄧㄢˋ ㄨㄣˊ ㄐㄧˊ
- 簡繁字形:
- 敦煌變文集
- 是否常用:
- 否
“敦煌變文集”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今人王重民等編。八卷。前三卷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四至六卷為佛經故事,卷七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卷八為《搜神記》和《孝子傳》。系根據一百八十七種敦煌寫本整理而成,共包括八十七種作品。是研究敦煌變文的重要參考書。
網絡解釋
敦煌變文集
《敦煌變文集》是唐代敦煌變文作品的總集,由王重民、王慶菽、向達、周一良、啟功、曾毅公等人編校,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此書根據國內外收藏的一百八十七部敦煌寫本,整理校勘,編選出七十八種作品。編者在《引言》中說,他們“根據照片或原卷過錄一個本子,然后由一人主校,其馀五人輪流互校一遍,把各人校勘的意見,綜合起來,作成校記,附在每一篇的后面”。因此,校錄文字基本上能保存寫本原貌。
“敦煌變文集”的單字解釋
【敦】:[dūn]1.厚道:敦厚。2.誠懇:敦聘。[duì]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煌】:光亮:燈火輝煌。
【變】:1.和原來不同;變化;改變:情況變了。變了樣兒。2.改變(性質、狀態);變成:沙漠變良田。后進變先進。3.使改變:變廢為寶。變農業國為工業國。4.能變化的;已變化的:變數。變態。5.變賣:變產。6.變通:通權達變。7.有重大影響的突然變化:事變。變亂。8.指變文:目連變。9.姓。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集】:1.集合;聚集:匯集。齊集。集思廣益。驚喜交集。2.集市:趕集。3.集子:詩集。文集。全集。地圖集。4.某些篇幅較長的著作或作品中相對獨立的部分:《康熙字典》分為子、丑、寅、卯等十二集。影片上下兩集,一次放映。三十集電視連續劇。5.集合6.的簡稱。7.姓。
“敦煌變文集”的相關詞語
* 敦煌變文集的讀音是:dūn huáng biàn wén jí,敦煌變文集的意思:敦煌變文集 《敦煌變文集》是唐代敦煌變文作品的總集,由王重民、王慶菽、向達、周一良、啟功、曾毅公等人編校,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此書根據國內外收藏的一百八十七部敦煌寫本,整理校勘,編選出七十八種作品。編者在《引言》中說,他們“根據照片或原卷過錄一個本子,然后由一人主校,其馀五人輪流互校一遍,把各人校勘的意見,綜合起來,作成校記,附在每一篇的后面”。因此,校錄文字基本上能保存寫本原貌。
基本解釋
今人王重民等編。八卷。前三卷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四至六卷為佛經故事,卷七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卷八為《搜神記》和《孝子傳》。系根據一百八十七種敦煌寫本整理而成,共包括八十七種作品。是研究敦煌變文的重要參考書。敦煌變文集
《敦煌變文集》是唐代敦煌變文作品的總集,由王重民、王慶菽、向達、周一良、啟功、曾毅公等人編校,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出版。此書根據國內外收藏的一百八十七部敦煌寫本,整理校勘,編選出七十八種作品。編者在《引言》中說,他們“根據照片或原卷過錄一個本子,然后由一人主校,其馀五人輪流互校一遍,把各人校勘的意見,綜合起來,作成校記,附在每一篇的后面”。因此,校錄文字基本上能保存寫本原貌。【敦】:[dūn]1.厚道:敦厚。2.誠懇:敦聘。[duì]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煌】:光亮:燈火輝煌。
【變】:1.和原來不同;變化;改變:情況變了。變了樣兒。2.改變(性質、狀態);變成:沙漠變良田。后進變先進。3.使改變:變廢為寶。變農業國為工業國。4.能變化的;已變化的:變數。變態。5.變賣:變產。6.變通:通權達變。7.有重大影響的突然變化:事變。變亂。8.指變文:目連變。9.姓。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集】:1.集合;聚集:匯集。齊集。集思廣益。驚喜交集。2.集市:趕集。3.集子:詩集。文集。全集。地圖集。4.某些篇幅較長的著作或作品中相對獨立的部分:《康熙字典》分為子、丑、寅、卯等十二集。影片上下兩集,一次放映。三十集電視連續劇。5.集合6.的簡稱。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