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偃的讀音 文偃的意思
文偃 文偃,五代禪宗僧人, 云門宗創始人。據《景德傳燈錄》卷十九、《傳法正宗記》卷八、《天人眼目》卷二,俗姓張。姑蘇嘉興(今屬浙江)人。出家后于各地參學,初參睦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道蹤(世稱陳尊宿,約780—約877),后參義存,獲其印可。住韶州(治所在今廣東韶關)云門山, 自成一系,因稱“云門文偃”。其禪風被稱云門三句:“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往來學徒不下千人,嗣法者六十一人。
- 文
- 偃
“文偃”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én yǎn]
- 漢字注音:
- ㄨㄣˊ ㄧㄢ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文偃”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文偃 wén yǎn ㄨㄣˊ ㄧㄢˇ 五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864~949)?俗姓張。南唐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為當時高僧。出家受具足戒后,到處云游參學,在睦州道蹤禪師處悟道,又得到雪峰義存禪師印證認可。后居韶州云門山光泰寺。禪風峭迅,天下學者,望風而至,世稱「云門宗」。
網絡解釋
文偃
文偃,五代禪宗僧人, 云門宗創始人。據《景德傳燈錄》卷十九、《傳法正宗記》卷八、《天人眼目》卷二,俗姓張。姑蘇嘉興(今屬浙江)人。出家后于各地參學,初參睦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道蹤(世稱陳尊宿,約780—約877),后參義存,獲其印可。住韶州(治所在今廣東韶關)云門山, 自成一系,因稱“云門文偃”。其禪風被稱云門三句:“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往來學徒不下千人,嗣法者六十一人。
“文偃”的單字解釋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偃】:1.仰面倒下;放倒:偃臥。偃旗息鼓。2.停止:偃武修文。
“文偃”的相關成語
“文偃”的相關詞語
* 文偃的讀音是:wén yǎn,文偃的意思:文偃 文偃,五代禪宗僧人, 云門宗創始人。據《景德傳燈錄》卷十九、《傳法正宗記》卷八、《天人眼目》卷二,俗姓張。姑蘇嘉興(今屬浙江)人。出家后于各地參學,初參睦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道蹤(世稱陳尊宿,約780—約877),后參義存,獲其印可。住韶州(治所在今廣東韶關)云門山, 自成一系,因稱“云門文偃”。其禪風被稱云門三句:“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往來學徒不下千人,嗣法者六十一人。
辭典解釋
文偃 wén yǎn ㄨㄣˊ ㄧㄢˇ五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864~949)?俗姓張。南唐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為當時高僧。出家受具足戒后,到處云游參學,在睦州道蹤禪師處悟道,又得到雪峰義存禪師印證認可。后居韶州云門山光泰寺。禪風峭迅,天下學者,望風而至,世稱「云門宗」。
文偃
文偃,五代禪宗僧人, 云門宗創始人。據《景德傳燈錄》卷十九、《傳法正宗記》卷八、《天人眼目》卷二,俗姓張。姑蘇嘉興(今屬浙江)人。出家后于各地參學,初參睦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道蹤(世稱陳尊宿,約780—約877),后參義存,獲其印可。住韶州(治所在今廣東韶關)云門山, 自成一系,因稱“云門文偃”。其禪風被稱云門三句:“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往來學徒不下千人,嗣法者六十一人。【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偃】:1.仰面倒下;放倒:偃臥。偃旗息鼓。2.停止:偃武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