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的讀音 文化生活的意思
文化生活 指閱讀、寫作、文娛、體育及其他藝術方面的活動。
- 文
- 化
- 生
- 活
“文化生活”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én huà shēng huó]
- 漢字注音:
- ㄨㄣˊ ㄏㄨㄚˋ ㄕㄥ ㄏㄨㄛ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文化生活”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閱讀、寫作、文娛、體育及其他藝術方面的活動。徐銀齋《胡琴的風波》:“為了廣大社員過好文化生活,目前我們自己找點副業……以后再想別的辦法吧。”
網絡解釋
文化生活
指閱讀、寫作、文娛、體育及其他藝術方面的活動。
“文化生活”的單字解釋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活】:1.生存;有生命(跟“死”相對):活人。活到老,學到老。魚在水里才能活。2.在活的狀態下:活捉。3.維持生命;救活:養家活口。活人一命。4.活動;靈活:活水。活結。活頁。活塞。5.生動活潑;不死板:活氣。活躍。這一段描寫得很活。6.真正;簡直:活現。這孩子說話活像個大人。7.工作(一般指體力勞動的,屬于工農業生產或修理服務性質的):細活。重活。莊稼活。干活兒。8.產品;制成品:出活兒。箱子上配著銅活。這一批活兒做得很好。
“文化生活”的相關詞語
“文化生活”造句
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
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這里是偏遠山區消息閉塞,文化生活非常貧乏。
圖書室的建立,活躍了農村的文化生活。
應該大力繁榮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創作,活躍文化生活。
開展“三下鄉”活動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
隨著社會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發展,對糧食加工工業的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頒布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為農村體育的發展提供生根發芽的土壤。
東干小說反映了東干人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是東干書面文學的重要體裁。
當今影視文化已經成為現代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文化生活的讀音是:wén huà shēng huó,文化生活的意思:文化生活 指閱讀、寫作、文娛、體育及其他藝術方面的活動。
基本解釋
指閱讀、寫作、文娛、體育及其他藝術方面的活動。徐銀齋《胡琴的風波》:“為了廣大社員過好文化生活,目前我們自己找點副業……以后再想別的辦法吧。”文化生活
指閱讀、寫作、文娛、體育及其他藝術方面的活動。【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化】:[huà]1.變化;使變化:化膿。化名。化裝。頑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為零。化悲痛為力量。2.感化:教化。潛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凍。化鐵爐。太陽一出來,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燒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學:理化。化工。化肥。8.后綴。加在名詞或形容詞之后構成動詞,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綠化。美化。惡化。電氣化。機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緣。化齋。化了些米面來。[huā]同“花2”。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優生優育。生于北京。2.生長: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對):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計:謀生。營生。5.生命:喪生。舍生取義。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龍活虎。8.產生;發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燒:生火。生爐子。10.姓。11.果實沒有成熟(跟“熟”相對,下12.—13.同):生柿子。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沒有煮過或煮得不夠的:夾生飯。生吃瓜果要洗凈。15.沒有進一步加工或煉過的:生石膏。生鐵。16.生疏:生人。生字。認生。剛到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強:生湊(勉強湊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數表示感情、感覺的詞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詞后綴:醫生。20.某些副詞的后綴,如“好生、怎生”等。
【活】:1.生存;有生命(跟“死”相對):活人。活到老,學到老。魚在水里才能活。2.在活的狀態下:活捉。3.維持生命;救活:養家活口。活人一命。4.活動;靈活:活水。活結。活頁。活塞。5.生動活潑;不死板:活氣。活躍。這一段描寫得很活。6.真正;簡直:活現。這孩子說話活像個大人。7.工作(一般指體力勞動的,屬于工農業生產或修理服務性質的):細活。重活。莊稼活。干活兒。8.產品;制成品:出活兒。箱子上配著銅活。這一批活兒做得很好。
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
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這里是偏遠山區消息閉塞,文化生活非常貧乏。
圖書室的建立,活躍了農村的文化生活。
應該大力繁榮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創作,活躍文化生活。
開展“三下鄉”活動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
隨著社會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發展,對糧食加工工業的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頒布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為農村體育的發展提供生根發芽的土壤。
東干小說反映了東干人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是東干書面文學的重要體裁。
當今影視文化已經成為現代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