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資的讀音 文武兼資的意思
辭典解釋文武兼資 wén wǔ jiān zī 文才和武藝兼備。南朝梁.沈約〈梁武帝集序〉:「夫成天地之大功,膺樂推之寶運,未或不文武兼資,能事斯畢者也。」唐.韓愈〈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屢更方鎮皆有功,若以代臣實為至當。」也作「文武兼備」、「文武兼濟」。 近義詞文武全才,文武雙全,允文允武
- 文
- 武
- 兼
- 資
“文武兼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én wǔ jiān zī]
- 漢字注音:
- ㄨㄣˊ ㄨˇ ㄐㄧㄢ ㄗ
- 簡繁字形:
- 文武兼資
- 是否常用:
- 否
“文武兼資”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文武兼資 wén wǔ jiān zī ㄨㄣˊ ㄨˇ ㄐㄧㄢ ㄗ 文才和武藝兼備。南朝梁.沈約〈梁武帝集序〉:「夫成天地之大功,膺樂推之寶運,未或不文武兼資,能事斯畢者也。」唐.韓愈〈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屢更方鎮皆有功,若以代臣實為至當。」也作「文武兼備」、「文武兼濟」。
近義詞
文武全才,文武雙全,允文允武
網絡解釋
“文武兼資”的單字解釋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武】:1.關于軍事的(跟“文”相對):武器。武裝。武力。2.關于技擊的:武術。武藝。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腳步:繼武。踵武。見〖步武〗。
【兼】:1.把兩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職。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同“資”。
“文武兼資”的相關詞語
* 文武兼資的讀音是:wén wǔ jiān zī,文武兼資的意思:辭典解釋文武兼資 wén wǔ jiān zī 文才和武藝兼備。南朝梁.沈約〈梁武帝集序〉:「夫成天地之大功,膺樂推之寶運,未或不文武兼資,能事斯畢者也。」唐.韓愈〈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屢更方鎮皆有功,若以代臣實為至當。」也作「文武兼備」、「文武兼濟」。 近義詞文武全才,文武雙全,允文允武
辭典解釋
文武兼資 wén wǔ jiān zī ㄨㄣˊ ㄨˇ ㄐㄧㄢ ㄗ文才和武藝兼備。南朝梁.沈約〈梁武帝集序〉:「夫成天地之大功,膺樂推之寶運,未或不文武兼資,能事斯畢者也。」唐.韓愈〈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屢更方鎮皆有功,若以代臣實為至當。」也作「文武兼備」、「文武兼濟」。
近義詞
文武全才,文武雙全,允文允武【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武】:1.關于軍事的(跟“文”相對):武器。武裝。武力。2.關于技擊的:武術。武藝。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腳步:繼武。踵武。見〖步武〗。
【兼】:1.把兩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職。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同“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