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調的讀音 文調的意思
文調 條目:文調(文調) 引證解釋: 謂舉人赴京應試。 唐 元稹 《鶯鶯傳》:“ 張生 俄以文調及期,又當西去。”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今蒙文調,將赴選闈。”參見“ 文解 ”。
- 文
- 調
“文調”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én diào]
- 漢字注音:
- ㄨㄣˊ ㄉㄧㄠˋ
- 簡繁字形:
- 文調
- 是否常用:
- 否
“文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謂舉人赴京應試。 辭典解釋
文調 wén diào ㄨㄣˊ ㄉㄧㄠˋ 考試、應試。
唐.元稹《鶯鶯傳》:「張生俄以文調及期,又當西去。」
《董西廂.卷六》:「今蒙文調,將赴選闈。」
網絡解釋
文調
條目:文調(文調)
引證解釋:
謂舉人赴京應試。 唐 元稹 《鶯鶯傳》:“ 張生 俄以文調及期,又當西去。”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今蒙文調,將赴選闈。”參見“ 文解 ”。
“文調”的單字解釋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
“文調”的相關詞語
* 文調的讀音是:wén diào,文調的意思:文調 條目:文調(文調) 引證解釋: 謂舉人赴京應試。 唐 元稹 《鶯鶯傳》:“ 張生 俄以文調及期,又當西去。”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今蒙文調,將赴選闈。”參見“ 文解 ”。
基本解釋
謂舉人赴京應試。辭典解釋
文調 wén diào ㄨㄣˊ ㄉㄧㄠˋ考試、應試。
唐.元稹《鶯鶯傳》:「張生俄以文調及期,又當西去。」
《董西廂.卷六》:「今蒙文調,將赴選闈。」
文調
條目:文調(文調)引證解釋:
謂舉人赴京應試。 唐 元稹 《鶯鶯傳》:“ 張生 俄以文調及期,又當西去。”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今蒙文調,將赴選闈。”參見“ 文解 ”。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調】:[diào]1.戲曲和歌曲的樂律;調子。2.指詩的韻律、氣韻。3.指人的志向,志趣。4.才情,才調。5.說話、讀書等的腔調。6.指語音上的聲調。7.指言辭。8.選調;遷轉;更動(工作、位置)。9.徵調,徵發。10.轉動。11.調換。12.用同“掉”。擺弄。13.掉,落。14.準備,置辦。15.計算。16.古代賦稅的一種。[tiáo]1.協調;使協調。2.適合,符合。3.調和;調配。4.調停使和解。5.調試;調弄;演奏。6.調劑。7.調理,調養。8.治理。9.馴養,訓練。10.馴順。11.戲弄;嘲笑。12.挑逗;逗引。13.挑撥,挑唆。14.欺騙。15.拋擲,扔。1.16.見“調調”。2.架勢;樣兒。3.論調;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