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文選的讀音 昭明文選的意思
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昭明文選》又稱《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死后謚“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一般認為,《昭明文選》編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 至中大通三年(531) 之間。 《昭明文選》收錄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間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余篇 ,是一部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 ,在這部總集里 ,蕭統把我國先秦兩漢以來文史哲不分的現象作了梳理和區分 ,他認為經史諸子都以立意紀事為本 ,不屬詞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沈思 ,義歸乎翰藻的標準的文章才能入選。也就是說 ,只有善用典故成辭、善用形容比喻、辭采精巧華麗的文章 ,才合乎標準 ,《昭明文選》正是以此來劃分文學與非文學界限的第一部選集。 由于 《昭明文選》選材嚴謹 、注重詞藻 ,所選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過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視為文學的教科 書 ,是士子們必讀的一部書,千余年來流傳不衰。大詩人杜甫教育他的兒子宗武要 “熟精文選理”(《宗武生日》) 。到了宋代 ,更有“文選 爛 、秀才半”的俗諺(陸游《老學庵筆記》)。 《昭明文選》的誕生是文學發展的必然。 自從有了《昭明文選》,這才使我國自先秦來文史不分現象有了明確的分界。《昭明文選》繼往開來 ,對古今文體做了全面的闡述、辨析和整理 ,它是我國第一部按體區分規模宏大的文學總集 ,這在文學史上是個開創。
- 昭
- 明
- 文
- 選
“昭明文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āo míng wén xuǎn]
- 漢字注音:
- ㄓㄠ ㄇㄧㄥˊ ㄨㄣˊ ㄒㄨㄢˇ
- 簡繁字形:
- 昭明文選
- 是否常用:
- 否
“昭明文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即“文選”(937頁)。辭典解釋
昭明文選 zhāo míng wén xuǎn ㄓㄠ ㄇㄧㄥˊ ㄨㄣˊ ㄒㄩㄢˇ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參見「文選」條。
網絡解釋
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又稱《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死后謚“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一般認為,《昭明文選》編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 至中大通三年(531) 之間。
《昭明文選》收錄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間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余篇 ,是一部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 ,在這部總集里 ,蕭統把我國先秦兩漢以來文史哲不分的現象作了梳理和區分 ,他認為經史諸子都以立意紀事為本 ,不屬詞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沈思 ,義歸乎翰藻的標準的文章才能入選。也就是說 ,只有善用典故成辭、善用形容比喻、辭采精巧華麗的文章 ,才合乎標準 ,《昭明文選》正是以此來劃分文學與非文學界限的第一部選集。
由于 《昭明文選》選材嚴謹 、注重詞藻 ,所選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過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視為文學的教科 書 ,是士子們必讀的一部書,千余年來流傳不衰。大詩人杜甫教育他的兒子宗武要 “熟精文選理”(《宗武生日》) 。到了宋代 ,更有“文選 爛 、秀才半”的俗諺(陸游《老學庵筆記》)。
《昭明文選》的誕生是文學發展的必然。 自從有了《昭明文選》,這才使我國自先秦來文史不分現象有了明確的分界。《昭明文選》繼往開來 ,對古今文體做了全面的闡述、辨析和整理 ,它是我國第一部按體區分規模宏大的文學總集 ,這在文學史上是個開創。
“昭明文選”的單字解釋
【昭】:1.明顯;顯著:昭彰。昭著。2.表明;顯示:以昭信守。3.姓。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選】:1.被選中了的(人或物):入選。人選。2.挑選出來編在一起的作品:文選。詩選。民歌選。
“昭明文選”的相關詞語
* 昭明文選的讀音是:zhāo míng wén xuǎn,昭明文選的意思: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昭明文選》又稱《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死后謚“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一般認為,《昭明文選》編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 至中大通三年(531) 之間。 《昭明文選》收錄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間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余篇 ,是一部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 ,在這部總集里 ,蕭統把我國先秦兩漢以來文史哲不分的現象作了梳理和區分 ,他認為經史諸子都以立意紀事為本 ,不屬詞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沈思 ,義歸乎翰藻的標準的文章才能入選。也就是說 ,只有善用典故成辭、善用形容比喻、辭采精巧華麗的文章 ,才合乎標準 ,《昭明文選》正是以此來劃分文學與非文學界限的第一部選集。 由于 《昭明文選》選材嚴謹 、注重詞藻 ,所選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過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視為文學的教科 書 ,是士子們必讀的一部書,千余年來流傳不衰。大詩人杜甫教育他的兒子宗武要 “熟精文選理”(《宗武生日》) 。到了宋代 ,更有“文選 爛 、秀才半”的俗諺(陸游《老學庵筆記》)。 《昭明文選》的誕生是文學發展的必然。 自從有了《昭明文選》,這才使我國自先秦來文史不分現象有了明確的分界。《昭明文選》繼往開來 ,對古今文體做了全面的闡述、辨析和整理 ,它是我國第一部按體區分規模宏大的文學總集 ,這在文學史上是個開創。
基本解釋
即“文選”(937頁)。辭典解釋
昭明文選 zhāo míng wén xuǎn ㄓㄠ ㄇㄧㄥˊ ㄨㄣˊ ㄒㄩㄢˇ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的文選。參見「文選」條。
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
《昭明文選》又稱《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蕭統死后謚“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一般認為,《昭明文選》編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 至中大通三年(531) 之間。《昭明文選》收錄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間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余篇 ,是一部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 ,在這部總集里 ,蕭統把我國先秦兩漢以來文史哲不分的現象作了梳理和區分 ,他認為經史諸子都以立意紀事為本 ,不屬詞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沈思 ,義歸乎翰藻的標準的文章才能入選。也就是說 ,只有善用典故成辭、善用形容比喻、辭采精巧華麗的文章 ,才合乎標準 ,《昭明文選》正是以此來劃分文學與非文學界限的第一部選集。
由于 《昭明文選》選材嚴謹 、注重詞藻 ,所選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過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視為文學的教科 書 ,是士子們必讀的一部書,千余年來流傳不衰。大詩人杜甫教育他的兒子宗武要 “熟精文選理”(《宗武生日》) 。到了宋代 ,更有“文選 爛 、秀才半”的俗諺(陸游《老學庵筆記》)。
《昭明文選》的誕生是文學發展的必然。 自從有了《昭明文選》,這才使我國自先秦來文史不分現象有了明確的分界。《昭明文選》繼往開來 ,對古今文體做了全面的闡述、辨析和整理 ,它是我國第一部按體區分規模宏大的文學總集 ,這在文學史上是個開創。
【昭】:1.明顯;顯著:昭彰。昭著。2.表明;顯示:以昭信守。3.姓。
【明】:1.明亮(跟“暗”相對):明月。天明。燈火通明。2.明白;清楚:問明。講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開;顯露在外;不隱蔽(跟“暗”相對):明說。明令。明溝。明槍易躲,暗箭難防。4.眼力好;眼光正確;對事物現象看得清:聰明。英明。精明強干。耳聰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棄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視覺:雙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義。不明利害。8.表明;顯示:開宗明義。賦詩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會,干嗎還要為難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樂年間遷都北京。12.姓。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選】:1.被選中了的(人或物):入選。人選。2.挑選出來編在一起的作品:文選。詩選。民歌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