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蔚的讀音 柏文蔚的意思
柏文蔚 柏文蔚(1876-1947年4月26日),字烈武,安徽壽州人。1899年就讀于求是學堂。1905年入江蘇新軍,旋任第三十三標二營管帶,并加入同盟會。1906年因參與謀刺兩江總督端方事泄而離職。1907年投吉林新軍吳祿貞部,曾任屯田營管帶、奉天督練公所參謀處二等參謀等職。辛亥武昌起義爆發后,南下任民軍第一軍軍長,參與江浙聯軍會攻南京。1912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長。1913年參加討袁,宣布安徽獨立,失敗后經上海流亡日本。1947年病逝上海,時年七十二歲。
- 柏
- 文
- 蔚
“柏文蔚”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ó wén wèi]
- 漢字注音:
- ㄅㄛˊ ㄨㄣˊ ㄨㄟ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柏文蔚”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柏文蔚 bó wén wèi ㄅㄛˊ ㄨㄣˊ ㄨㄟˋ 人名。(西元1876~1947)?字烈武,安徽壽縣人。早歲入同盟會,參與辛亥南京光復,任北伐聯軍總司令。民國成立,任安徽都督,歷經討袁、護法、北伐諸戰役。定都南京后,任國民政府委員。
網絡解釋
柏文蔚
柏文蔚(1876-1947年4月26日),字烈武,安徽壽州人。1899年就讀于求是學堂。1905年入江蘇新軍,旋任第三十三標二營管帶,并加入同盟會。1906年因參與謀刺兩江總督端方事泄而離職。1907年投吉林新軍吳祿貞部,曾任屯田營管帶、奉天督練公所參謀處二等參謀等職。辛亥武昌起義爆發后,南下任民軍第一軍軍長,參與江浙聯軍會攻南京。1912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長。1913年參加討袁,宣布安徽獨立,失敗后經上海流亡日本。1947年病逝上海,時年七十二歲。
“柏文蔚”的單字解釋
【柏】:[bǎi]1.柏樹,常綠喬木,葉子鱗片狀,果實為球果。木材質地堅硬,可用來做建筑材料等。2.(Bǎi)姓。[bó]柏林(Bólín),德國首都。[bò]見〖黃柏〗。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蔚】:[wèi]1.茂盛;盛大:蔚然成風。2.有文采的:云蒸霞蔚。[yù]蔚縣,地名。在河北西北部。
“柏文蔚”的相關詞語
* 柏文蔚的讀音是:bó wén wèi,柏文蔚的意思:柏文蔚 柏文蔚(1876-1947年4月26日),字烈武,安徽壽州人。1899年就讀于求是學堂。1905年入江蘇新軍,旋任第三十三標二營管帶,并加入同盟會。1906年因參與謀刺兩江總督端方事泄而離職。1907年投吉林新軍吳祿貞部,曾任屯田營管帶、奉天督練公所參謀處二等參謀等職。辛亥武昌起義爆發后,南下任民軍第一軍軍長,參與江浙聯軍會攻南京。1912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長。1913年參加討袁,宣布安徽獨立,失敗后經上海流亡日本。1947年病逝上海,時年七十二歲。
辭典解釋
柏文蔚 bó wén wèi ㄅㄛˊ ㄨㄣˊ ㄨㄟˋ人名。(西元1876~1947)?字烈武,安徽壽縣人。早歲入同盟會,參與辛亥南京光復,任北伐聯軍總司令。民國成立,任安徽都督,歷經討袁、護法、北伐諸戰役。定都南京后,任國民政府委員。
柏文蔚
柏文蔚(1876-1947年4月26日),字烈武,安徽壽州人。1899年就讀于求是學堂。1905年入江蘇新軍,旋任第三十三標二營管帶,并加入同盟會。1906年因參與謀刺兩江總督端方事泄而離職。1907年投吉林新軍吳祿貞部,曾任屯田營管帶、奉天督練公所參謀處二等參謀等職。辛亥武昌起義爆發后,南下任民軍第一軍軍長,參與江浙聯軍會攻南京。1912年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長。1913年參加討袁,宣布安徽獨立,失敗后經上海流亡日本。1947年病逝上海,時年七十二歲。【柏】:[bǎi]1.柏樹,常綠喬木,葉子鱗片狀,果實為球果。木材質地堅硬,可用來做建筑材料等。2.(Bǎi)姓。[bó]柏林(Bólín),德國首都。[bò]見〖黃柏〗。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蔚】:[wèi]1.茂盛;盛大:蔚然成風。2.有文采的:云蒸霞蔚。[yù]蔚縣,地名。在河北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