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的讀音 楔形文字的意思
- 楔
- 形
- 文
- 字
“楔形文字”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ē xíng wén zì]
- 漢字注音:
- ㄒㄧㄝ ㄒㄧㄥˊ ㄨㄣˊ ㄗ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楔形文字”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楔形文字 xiēxíng wénzì
[sphenogram;cuneiform writting] 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蘇馬連人創造的文字,筆劃像楔子,古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人都使用過
辭典解釋
楔形文字 xiè xíng wén zì ㄒㄧㄝˋ ㄒㄧㄥˊ ㄨㄣˊ ㄗˋ 西元一八四五年英國人拉雅(Layard)?在古亞述帝國國都尼尼微發現,為古代西亞一帶所普遍使用的文字。所知以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人為最早使用者。以草莖和木頭為筆,書寫在濕軟的泥磚上,筆畫呈楔狀,像釘頭或箭頭。故也稱為「釘頭文字」、「箭頭文字」。之后的巴比倫人、亞述人、西臺人等又相繼沿用數個世紀。
英語 cuneiform (Babylonian script)?
德語 Keilschrift (S)?
法語 Cunéiforme
網絡解釋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英文:Cuneiform script),由蘇美爾人所創,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化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后期約400個。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于泥板上,少數寫于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桿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后變得堅硬,不易變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
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并不一定屬于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國同樣采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爾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采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差異相當多。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
英語的cuneiform源于拉丁語,是cuneus(楔子)和 forma(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復合詞,而阿拉伯人則稱之為“????? ????????”(ha?? mismari,意思是“釘頭文字”)
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 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元年前后,使用情景如同現今的拉丁文。后失傳,19 世紀以來才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學科—亞述學。
“楔形文字”的單字解釋
【楔】: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片、木釘等。
【形】:1.形狀:圓形。方形。圖形。地形。2.形體;實體:有形。無形。形影不離。3.顯露;表現:喜形于色。形諸筆墨。4.對照:相形見絀。5.姓。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字】:1.文字:漢字。識字。字體。字義。常用字。2.(字兒)字音:咬字兒。字正腔圓。他說話字字清楚。3.字體:篆字。柳字。宋體字。美術字。4.書法作品:字畫。一幅字。5.字眼;詞:他說行,誰還敢說半個“不”字。6.字據:立字。收到款子,寫個字兒給他。7.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叫“字”:岳飛字鵬舉。曾鞏字子固。8.俗指電表、水表等指示的數量:這個月電表走了50個字,水表走了20個字。9.許配:待字。10.姓。
“楔形文字”的相關詞語
“楔形文字”造句
公元前1600年遺留的楔形文字泥板,就記載著巴比倫人對于世界已經人滿為患的憂慮。
其亞述藏品成了解讀楔形文字的基礎。而“羅塞塔石”的獲得使得埃及象形文字之謎得以破解。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文字。這是一種刻在陶片上的文字,它的使用者是5000多年以前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人們。
楔形文字昭示了西方文明的起源,對楔形文字的研究和辯識是研究古代西亞文明的基礎。
它們都是自源文字,且分別處于漢古文字系統和楔形文字系統發展的早期階段。
楔形文字是否也和甲骨擦身而過,都去參加一場古文明的盛會?
加之楔形文字又是一種表意文字,幾個符號組合起來就形成一個新解釋。
原稿可能是用赫梯語和當時國際通用的巴比倫楔形文字書寫的,在赫梯首都哈吐沙什的檔案庫中發現有用巴比倫楔形文字書寫的泥版復本。
從文字的類型看,楔形文字、埃及古文字、瑪雅文字消失后,取而代之的都是拼音文字,只有漢字沒有拼音化,它只是出現了筆畫以及簡化一類的變化。
文末附有有關古巴比倫時期基礎知識的附錄,并摘有原始楔形文字泥板文獻數篇。
* 楔形文字的讀音是:xiē xíng wén zì,楔形文字的意思: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英文:Cuneiform script),由蘇美爾人所創,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化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后期約400個。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于泥板上,少數寫于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桿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后變得堅硬,不易變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 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并不一定屬于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國同樣采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爾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采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差異相當多。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 英語的cuneiform源于拉丁語,是cuneus(楔子)和 forma(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復合詞,而阿拉伯人則稱之為“????? ????????”(ha?? mismari,意思是“釘頭文字”) 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 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元年前后,使用情景如同現今的拉丁文。后失傳,19 世紀以來才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學科—亞述學。
基本解釋
楔形文字 xiēxíng wénzì
[sphenogram;cuneiform writting] 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蘇馬連人創造的文字,筆劃像楔子,古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人都使用過
辭典解釋
楔形文字 xiè xíng wén zì ㄒㄧㄝˋ ㄒㄧㄥˊ ㄨㄣˊ ㄗˋ西元一八四五年英國人拉雅(Layard)?在古亞述帝國國都尼尼微發現,為古代西亞一帶所普遍使用的文字。所知以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人為最早使用者。以草莖和木頭為筆,書寫在濕軟的泥磚上,筆畫呈楔狀,像釘頭或箭頭。故也稱為「釘頭文字」、「箭頭文字」。之后的巴比倫人、亞述人、西臺人等又相繼沿用數個世紀。
英語 cuneiform (Babylonian script)?
德語 Keilschrift (S)?
法語 Cunéiforme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英文:Cuneiform script),由蘇美爾人所創,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化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后期約400個。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于泥板上,少數寫于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桿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后變得堅硬,不易變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
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并不一定屬于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國同樣采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爾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采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差異相當多。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
英語的cuneiform源于拉丁語,是cuneus(楔子)和 forma(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復合詞,而阿拉伯人則稱之為“????? ????????”(ha?? mismari,意思是“釘頭文字”)
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 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元年前后,使用情景如同現今的拉丁文。后失傳,19 世紀以來才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學科—亞述學。

公元前1600年遺留的楔形文字泥板,就記載著巴比倫人對于世界已經人滿為患的憂慮。
其亞述藏品成了解讀楔形文字的基礎。而“羅塞塔石”的獲得使得埃及象形文字之謎得以破解。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文字。這是一種刻在陶片上的文字,它的使用者是5000多年以前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人們。
楔形文字昭示了西方文明的起源,對楔形文字的研究和辯識是研究古代西亞文明的基礎。
它們都是自源文字,且分別處于漢古文字系統和楔形文字系統發展的早期階段。
楔形文字是否也和甲骨擦身而過,都去參加一場古文明的盛會?
加之楔形文字又是一種表意文字,幾個符號組合起來就形成一個新解釋。
原稿可能是用赫梯語和當時國際通用的巴比倫楔形文字書寫的,在赫梯首都哈吐沙什的檔案庫中發現有用巴比倫楔形文字書寫的泥版復本。
從文字的類型看,楔形文字、埃及古文字、瑪雅文字消失后,取而代之的都是拼音文字,只有漢字沒有拼音化,它只是出現了筆畫以及簡化一類的變化。
文末附有有關古巴比倫時期基礎知識的附錄,并摘有原始楔形文字泥板文獻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