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回合談判的讀音 烏拉圭回合談判的意思
辭典解釋烏拉圭回合談判 wū lā guī huí hé tán pàn 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在西元一九八六年九月于烏拉圭所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主要在探討紡織品、農業、智慧財產權、貿易投資與服務等相關問題,期望能建立一套全球一致的標準,經多次談判,一九三三年建立共識,并決議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一九九四年在摩洛哥簽訂新的全球自由貿易協定,一九九五年生效。
- 烏
- 拉
- 圭
- 回
- 合
- 談
- 判
“烏拉圭回合談判”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ū lā guī huí hé tán pàn]
- 漢字注音:
- ㄨ ㄌㄚ ㄍㄨㄟ ㄏㄨㄟˊ ㄏㄜˊ ㄊㄢˊ ㄆㄢˋ
- 簡繁字形:
- 烏拉圭回合談判
- 是否常用:
- 否
“烏拉圭回合談判”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烏拉圭回合談判 wū lā guī huí hé tán pàn ㄨ ㄌㄚ ㄍㄨㄟ ㄏㄨㄟˊ ㄏㄜˊ ㄊㄢˊ ㄆㄢˋ 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在西元一九八六年九月于烏拉圭所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主要在探討紡織品、農業、智慧財產權、貿易投資與服務等相關問題,期望能建立一套全球一致的標準,經多次談判,一九三三年建立共識,并決議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一九九四年在摩洛哥簽訂新的全球自由貿易協定,一九九五年生效。
網絡解釋
“烏拉圭回合談判”的單字解釋
【烏】:1.“烏”的繁體字。2.烏鴉的簡稱。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3.俗以為日中有烏,故日稱為“烏”。見“烏兔”條。晉?陶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4.姓。如春秋時齊有烏餘。5.黑色的:“烏雲”、“烏髮”。《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6.染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六?草部?鱧腸》:“汁塗眉髮,生速而繁。烏髭髮,益腎陰。”7.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何”、“安”、“哪裡”、“怎麼”。《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不聞至榮,其樂不樂。”唐?韓愈《言箴》:“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圭】:1.古代帝王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2.古代測日影的儀器:圭表。圭臬。3.古代量名。一圭容0.5毫升。
【回】:1.曲折環繞: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針。峰回路轉。2.從別處到原來的地方;還:回家。回鄉。送回原處。3.掉轉:回頭。回過身來。4.答復;回報:回信。回敬。5.回稟。6.謝絕(邀請);退掉(預定的酒席等);辭去(伙計、傭工):送來的禮物都回了。7.指事情、動作的次數:來了一回。聽過兩回。那是另一回事。8.說書的一個段落,章回小說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紅樓夢》。9.回族:回民。10.姓。11.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從別處到原處:從郵局取回一個包裹。書報閱后,請放回原處。
【合】:[hé]1.閉;合攏:合眼。笑得合不上嘴。2.結合到一起;湊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對):合辦。同心合力。3.全:合村。合家團聚。4.符合:合情合理。正合心意。5.折合;共計:一公頃合十五市畝。這件衣服連工帶料合多少錢?6.應當;應該:理合聲明。7.舊小說中指交戰的回合:大戰三十余合。8.在太陽系中,當行星運行到與太陽、地球成一直線,并且地球不在太陽與該行星之間的位置時,叫做合。9.姓。10.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閤”[gě]1.容量單位,10勺等于1合,10合等于1升。2.量糧食的器具,容量是1合,方形或圓筒形,多用木頭或竹筒制成。
【談】:同“談”。
【判】:1.分開;分辨:判別。判斷。判明。2.明顯(有區別):新舊社會判然不同。前后判若兩人。3.評定:裁判。評判。判卷子。4.判決:審判。判案。公判。判了徒刑。
“烏拉圭回合談判”的相關詞語
* 烏拉圭回合談判的讀音是:wū lā guī huí hé tán pàn,烏拉圭回合談判的意思:辭典解釋烏拉圭回合談判 wū lā guī huí hé tán pàn 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在西元一九八六年九月于烏拉圭所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主要在探討紡織品、農業、智慧財產權、貿易投資與服務等相關問題,期望能建立一套全球一致的標準,經多次談判,一九三三年建立共識,并決議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一九九四年在摩洛哥簽訂新的全球自由貿易協定,一九九五年生效。
辭典解釋
烏拉圭回合談判 wū lā guī huí hé tán pàn ㄨ ㄌㄚ ㄍㄨㄟ ㄏㄨㄟˊ ㄏㄜˊ ㄊㄢˊ ㄆㄢˋ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在西元一九八六年九月于烏拉圭所舉行的部長級會議,主要在探討紡織品、農業、智慧財產權、貿易投資與服務等相關問題,期望能建立一套全球一致的標準,經多次談判,一九三三年建立共識,并決議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一九九四年在摩洛哥簽訂新的全球自由貿易協定,一九九五年生效。
【烏】:1.“烏”的繁體字。2.烏鴉的簡稱。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3.俗以為日中有烏,故日稱為“烏”。見“烏兔”條。晉?陶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造夕思雞鳴,及晨願烏遷。”4.姓。如春秋時齊有烏餘。5.黑色的:“烏雲”、“烏髮”。《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南方盡騂馬。”《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6.染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六?草部?鱧腸》:“汁塗眉髮,生速而繁。烏髭髮,益腎陰。”7.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何”、“安”、“哪裡”、“怎麼”。《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不聞至榮,其樂不樂。”唐?韓愈《言箴》:“不知言之人,烏可與言?”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著自己移動:拉鋸。拉纖。把車拉過來。2.用車載運:平板車能拉貨,也能拉人。3.帶領轉移(多用于隊伍):把二連拉到河那邊去。4.牽引樂器的某一部分使樂器發出聲音:拉胡琴。拉手風琴。5.拖長;使延長:拉長聲音說話。快跟上,不要拉開距離!6.拖欠:拉虧空。拉下不少賬。7.撫養:他母親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幫助:人家有困難,咱們應該拉他一把。9.牽累;拉扯:自己做的事,為什么要拉上別人?10.閑談:拉話。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與物件接觸,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動,使物件破裂或斷開;割:把皮子拉開。手上拉了個口子。“剌”[lǎ]見〖半拉〗、[là]同“落”(là)。
【圭】:1.古代帝王諸侯在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2.古代測日影的儀器:圭表。圭臬。3.古代量名。一圭容0.5毫升。
【回】:1.曲折環繞:回旋。巡回。迂回。回形針。峰回路轉。2.從別處到原來的地方;還:回家。回鄉。送回原處。3.掉轉:回頭。回過身來。4.答復;回報:回信。回敬。5.回稟。6.謝絕(邀請);退掉(預定的酒席等);辭去(伙計、傭工):送來的禮物都回了。7.指事情、動作的次數:來了一回。聽過兩回。那是另一回事。8.說書的一個段落,章回小說的一章:一百二十回抄本《紅樓夢》。9.回族:回民。10.姓。11.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面,表示人或事物隨動作從別處到原處:從郵局取回一個包裹。書報閱后,請放回原處。
【合】:[hé]1.閉;合攏:合眼。笑得合不上嘴。2.結合到一起;湊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對):合辦。同心合力。3.全:合村。合家團聚。4.符合:合情合理。正合心意。5.折合;共計:一公頃合十五市畝。這件衣服連工帶料合多少錢?6.應當;應該:理合聲明。7.舊小說中指交戰的回合:大戰三十余合。8.在太陽系中,當行星運行到與太陽、地球成一直線,并且地球不在太陽與該行星之間的位置時,叫做合。9.姓。10.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閤”[gě]1.容量單位,10勺等于1合,10合等于1升。2.量糧食的器具,容量是1合,方形或圓筒形,多用木頭或竹筒制成。
【談】:同“談”。
【判】:1.分開;分辨:判別。判斷。判明。2.明顯(有區別):新舊社會判然不同。前后判若兩人。3.評定:裁判。評判。判卷子。4.判決:審判。判案。公判。判了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