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券的讀音 焚券的意思
焚券 【焚券】參見政事部。議政“市義”。宋蘇拭《和穆父新涼》:“受知如負債,粗報乃焚券。” 【焚券】參見政事部·議政“市義”。唐溫庭筠《開成五年秋書懷一百韻》:“市義虛焚券,關譏漫棄蠕。”
- 焚
- 券
“焚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én quàn]
- 漢字注音:
- ㄈㄣˊ ㄑㄨㄢ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焚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指燒毀債券買得人心的典故。戰國齊馮諼為孟嘗君往薛地收債,臨行前問:"責收畢,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于是馮諼矯命以債賜百姓,盡燒其券,民稱萬歲。見《戰國策.齊策四》。 2.南朝宋顧綽私財甚豐,鄉里士庶多負其債。父覬之設謀,焚燒文券,并宣語遠近:"負三郞債,皆不須還。"見《宋書.顧覬之傳》。 3.唐宋清售藥債券堆積如山,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積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見唐柳宗元《宋清傳》。 4.后漢常思獻宋地絲息十萬兩債券,太祖即焚其券,詔悉蠲除之。見《新五代史.雜傳十一.常思傳》。
網絡解釋
焚券
【焚券】參見政事部。議政“市義”。宋蘇拭《和穆父新涼》:“受知如負債,粗報乃焚券。”
【焚券】參見政事部·議政“市義”。唐溫庭筠《開成五年秋書懷一百韻》:“市義虛焚券,關譏漫棄蠕。”
“焚券”的單字解釋
【焚】:燒:焚香。玩火自焚。憂心如焚。
【券】:[quàn]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入場券。債券。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將“劵”作為“券”的異體字。其實“劵”本為“倦”的異體字,“券”和“劵”在意義上并無關聯,故不將“劵”作為“券”的異體字。[xuàn]拱券,門、窗、橋梁等建筑成弧形的構件:發券。打券。
“焚券”的相關詞語
* 焚券的讀音是:fén quàn,焚券的意思:焚券 【焚券】參見政事部。議政“市義”。宋蘇拭《和穆父新涼》:“受知如負債,粗報乃焚券。” 【焚券】參見政事部·議政“市義”。唐溫庭筠《開成五年秋書懷一百韻》:“市義虛焚券,關譏漫棄蠕。”
基本解釋
1.指燒毀債券買得人心的典故。戰國齊馮諼為孟嘗君往薛地收債,臨行前問:"責收畢,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于是馮諼矯命以債賜百姓,盡燒其券,民稱萬歲。見《戰國策.齊策四》。 2.南朝宋顧綽私財甚豐,鄉里士庶多負其債。父覬之設謀,焚燒文券,并宣語遠近:"負三郞債,皆不須還。"見《宋書.顧覬之傳》。 3.唐宋清售藥債券堆積如山,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積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見唐柳宗元《宋清傳》。 4.后漢常思獻宋地絲息十萬兩債券,太祖即焚其券,詔悉蠲除之。見《新五代史.雜傳十一.常思傳》。焚券
【焚券】參見政事部。議政“市義”。宋蘇拭《和穆父新涼》:“受知如負債,粗報乃焚券。”【焚券】參見政事部·議政“市義”。唐溫庭筠《開成五年秋書懷一百韻》:“市義虛焚券,關譏漫棄蠕。”
【焚】:燒:焚香。玩火自焚。憂心如焚。
【券】:[quàn]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入場券。債券。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將“劵”作為“券”的異體字。其實“劵”本為“倦”的異體字,“券”和“劵”在意義上并無關聯,故不將“劵”作為“券”的異體字。[xuàn]拱券,門、窗、橋梁等建筑成弧形的構件:發券。打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