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闕的讀音 犯闕的意思
犯闕 犯闕,漢語詞匯。 拼音:fàn què 釋義:指舉兵入犯朝廷, 出自《三國演義》
- 犯
- 闕
“犯闕”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àn quē]
- 漢字注音:
- ㄈㄢˋ ㄑㄩㄝ
- 簡繁字形:
- 犯闕
- 是否常用:
- 否
“犯闕”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舉兵入犯朝廷。 辭典解釋
犯闕 fàn què ㄈㄢˋ ㄑㄩㄝˋ 興兵入犯朝廷。
宋.無名氏《梅妃傳》:「后祿山犯闕,上西幸,太真死。」
《三國演義.第一六回》:「濟姪張繡統其眾,用賈詡為謀士,結連劉表,屯兵宛城,欲興兵犯闕奪駕。」
網絡解釋
犯闕
犯闕,漢語詞匯。
拼音:fàn què
釋義:指舉兵入犯朝廷,
出自《三國演義》
“犯闕”的單字解釋
【犯】:1.抵觸;違犯:犯法。犯規。犯忌諱。眾怒難犯。2.侵犯:進犯。秋毫無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井水不犯河水。3.罪犯:主犯。盜竊犯。4.發作;發生(多指錯誤的或不好的事情):犯愁。犯錯誤。犯脾氣。他的胃病又犯了。5.姓。
【闕】:[quē]1.過失;疏失:袞職有闕。2.同“缺”。[què]1.古代皇宮大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泛指帝王的住所:宮闕。伏闕(跪在宮門前)。2.神廟、陵墓前豎立的石雕。3.姓。
“犯闕”的相關詞語
* 犯闕的讀音是:fàn quē,犯闕的意思:犯闕 犯闕,漢語詞匯。 拼音:fàn què 釋義:指舉兵入犯朝廷, 出自《三國演義》
基本解釋
指舉兵入犯朝廷。辭典解釋
犯闕 fàn què ㄈㄢˋ ㄑㄩㄝˋ興兵入犯朝廷。
宋.無名氏《梅妃傳》:「后祿山犯闕,上西幸,太真死。」
《三國演義.第一六回》:「濟姪張繡統其眾,用賈詡為謀士,結連劉表,屯兵宛城,欲興兵犯闕奪駕。」
犯闕
犯闕,漢語詞匯。拼音:fàn què
釋義:指舉兵入犯朝廷,
出自《三國演義》
【犯】:1.抵觸;違犯:犯法。犯規。犯忌諱。眾怒難犯。2.侵犯:進犯。秋毫無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井水不犯河水。3.罪犯:主犯。盜竊犯。4.發作;發生(多指錯誤的或不好的事情):犯愁。犯錯誤。犯脾氣。他的胃病又犯了。5.姓。
【闕】:[quē]1.過失;疏失:袞職有闕。2.同“缺”。[què]1.古代皇宮大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泛指帝王的住所:宮闕。伏闕(跪在宮門前)。2.神廟、陵墓前豎立的石雕。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