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書的讀音 禮書的意思
禮書 《禮書》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于《史記》中。講授古代禮樂文明的發展與衰退的史實。
- 禮
- 書
“禮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ǐ shū]
- 漢字注音:
- ㄌㄧˇ ㄕㄨ
- 簡繁字形:
- 禮書
- 是否常用:
- 否
“禮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古代記禮法之書。《周禮》﹑《儀禮》等著述均屬之。 2.《史記》八書之一。 辭典解釋
禮書 lǐ shū ㄌㄧˇ ㄕㄨ 記載禮法的書。
《左傳.哀公三年》:「命宰人出禮書,以待命。」
結婚證書的俗稱。
史記八書之一。
《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維三代之禮,所損益各殊務,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禮因人質為之節文,略協古今之變。作禮書第一。」
書名。宋陳祥道撰。一百五十卷。多據王安石新經義而攻詰鄭玄之學。然貫通經傳,綱舉目張,前說后圖,考訂詳悉,論辯精博。
網絡解釋
禮書
《禮書》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于《史記》中。講授古代禮樂文明的發展與衰退的史實。
“禮書”的單字解釋
【禮】:1.“禮”的繁體字。2.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4.儀式:“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5.表敬意的贈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6.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7.姓。如漢代有禮賢。8.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9.尊敬、厚待:“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禮書”的相關詞語
* 禮書的讀音是:lǐ shū,禮書的意思:禮書 《禮書》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于《史記》中。講授古代禮樂文明的發展與衰退的史實。
基本解釋
1.古代記禮法之書。《周禮》﹑《儀禮》等著述均屬之。 2.《史記》八書之一。辭典解釋
禮書 lǐ shū ㄌㄧˇ ㄕㄨ記載禮法的書。
《左傳.哀公三年》:「命宰人出禮書,以待命。」
結婚證書的俗稱。
史記八書之一。
《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維三代之禮,所損益各殊務,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禮因人質為之節文,略協古今之變。作禮書第一。」
書名。宋陳祥道撰。一百五十卷。多據王安石新經義而攻詰鄭玄之學。然貫通經傳,綱舉目張,前說后圖,考訂詳悉,論辯精博。
禮書
《禮書》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于《史記》中。講授古代禮樂文明的發展與衰退的史實。【禮】:1.“禮”的繁體字。2.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4.儀式:“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5.表敬意的贈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6.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7.姓。如漢代有禮賢。8.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9.尊敬、厚待:“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