竫怎么讀 竫的意思
“竫”字共有1個讀音:
[jìng]

漢字 | 竫 |
---|---|
讀音 |
|
注音 | ㄐㄧㄥˋ |
部首 | [立] 立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1 部外:6 |
異體字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AEB |
其它編碼 | 五筆:uqvh 倉頡:ytbsd 鄭碼:surx 四角:07157 |
筆順編碼 | 41431355112 |
筆順筆畫 | 丶一丶ノ一ノフフ一一丨 |
筆順名稱 | 點 橫 點 撇 提 撇 橫撇/橫鉤 橫折 橫 橫 豎鉤 |
竫字的意思
1.同“靜”。
2.編造動聽的話。
竫字的基本解釋
竫字的詳細解釋
竫字的辭典解釋
竫ㄐㄧㄥˋjìng動
杜撰。《公羊傳·文公十二年》:「以為能變也,其為能變奈何,惟諓諓善竫言。」
副靜。《呂氏春秋·慎大覽·貴因》:「秦越遠涂也,竫立安坐而至者,因其械也。」《后漢書·卷五二·崔骃傳》:「竫潛思于至賾兮,騁六經之奧府。」通「靜」。
康熙字典解釋
竫【午集下】【立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靜。停安也。
又《公羊傳·文十二年》推諓諓善竫言。《何休註》竫猶撰也。
又與靜同。《後漢·崔駰傳》竫潛思于至頤。《註》與靜同。
又小人名。《山海經》有小人國,名靖人。《郭註》或作竫。《列子·殷湯篇》竫人長九寸。
又諡法。《史記·秦本紀》文公太子卒,賜諡爲竫公。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竫【卷十】【立部】
亭安也。從立爭聲。疾郢切
說文解字注
(竫)亭安也。亭者、民所安定也。故安定曰亭安。其字俗作停、作渟。亭與竫曡韻。凡安靜字宜作竫。靜其叚借字也。靜者、審也。從立。爭聲。疾郢切。十一部。
竫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竫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