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大禮的讀音 紅白大禮的意思
指婚喪嫁娶的禮儀。
- 紅
- 白
- 大
- 禮
“紅白大禮”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óng bái dà lǐ]
- 漢字注音:
- ㄏㄨㄥˊ ㄅㄞˊ ㄉㄚˋ ㄌㄧˇ
- 簡繁字形:
- 紅白大禮
- 是否常用:
- 否
“紅白大禮”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婚喪嫁娶的禮儀。 辭典解釋
紅白大禮 hóng bái dà lǐ ㄏㄨㄥˊ ㄅㄞˊ ㄉㄚˋ ㄌㄧˇ 婚喪喜慶等禮儀。
《紅樓夢.第七二回》:「還有幾家紅白大禮,至少還得三二千兩銀子用。」
網絡解釋
“紅白大禮”的單字解釋
【紅】:[hóng]1.顏色的名稱。古代指淺紅色。2.多指赤色。3.泛指各種紅色。4.呈現紅色;變紅。5.借指紅色的花。6.借指紅色的布帛之類。7.指用紅色布帛或紅紙包著的禮物。8.血的婉辭。9.喜慶的事。參見“紅白”。10.象徵革命、進步。11.指得寵、出名、走運或事業興旺等。12.紅利的省稱。13.草名。參見“紅草”。14.姓。[gōng]1.同“工”。指紡織、縫紉等手工勞動。參見“紅女”。2.同“功”。古代喪服名。大功服喪十五日,小功服喪十四日。
【白】:1.像霜或雪的顏色(跟“黑”相對)。2.光亮;明亮:東方發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沒有加上什么東西的;空白:白卷。白飯。白開水。一窮二白。5.沒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費力氣。6.無代價;無報償:白吃。白給。白看戲。7.象征反動:白軍。白區。8.指喪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輕視或不滿: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錯誤:寫白字。把字念白了。12.說明;告訴;陳述:表白。辯白。告白。13.戲曲或歌劇中在唱詞之外用說話腔調說的語句:道白。獨白。對白。14.指地方話:蘇白。15.白話:文白雜糅。半文半白。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禮】:1.“禮”的繁體字。2.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4.儀式:“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5.表敬意的贈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6.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7.姓。如漢代有禮賢。8.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9.尊敬、厚待:“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
“紅白大禮”的相關詞語
* 紅白大禮的讀音是:hóng bái dà lǐ,紅白大禮的意思:指婚喪嫁娶的禮儀。
基本解釋
指婚喪嫁娶的禮儀。辭典解釋
紅白大禮 hóng bái dà lǐ ㄏㄨㄥˊ ㄅㄞˊ ㄉㄚˋ ㄌㄧˇ婚喪喜慶等禮儀。
《紅樓夢.第七二回》:「還有幾家紅白大禮,至少還得三二千兩銀子用。」
【紅】:[hóng]1.顏色的名稱。古代指淺紅色。2.多指赤色。3.泛指各種紅色。4.呈現紅色;變紅。5.借指紅色的花。6.借指紅色的布帛之類。7.指用紅色布帛或紅紙包著的禮物。8.血的婉辭。9.喜慶的事。參見“紅白”。10.象徵革命、進步。11.指得寵、出名、走運或事業興旺等。12.紅利的省稱。13.草名。參見“紅草”。14.姓。[gōng]1.同“工”。指紡織、縫紉等手工勞動。參見“紅女”。2.同“功”。古代喪服名。大功服喪十五日,小功服喪十四日。
【白】:1.像霜或雪的顏色(跟“黑”相對)。2.光亮;明亮:東方發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沒有加上什么東西的;空白:白卷。白飯。白開水。一窮二白。5.沒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費力氣。6.無代價;無報償:白吃。白給。白看戲。7.象征反動:白軍。白區。8.指喪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輕視或不滿: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錯誤:寫白字。把字念白了。12.說明;告訴;陳述:表白。辯白。告白。13.戲曲或歌劇中在唱詞之外用說話腔調說的語句:道白。獨白。對白。14.指地方話:蘇白。15.白話:文白雜糅。半文半白。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禮】:1.“禮”的繁體字。2.人類的行為規範。《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3.規矩恭敬的態度或行為:“行禮”、“有禮”。《左傳?僖公三十年》:“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4.儀式:“典禮”﹑“婚禮”﹑“喪禮”﹑“成年禮”。5.表敬意的贈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晉書?卷七十七?陸曄傳》:“及受禮,唯酒一斗,鹿肉一柈。”6.儒家的經典。見“三禮”條。7.姓。如漢代有禮賢。8.祭。《儀禮?覲禮》:“禮月與四瀆於北門外,禮山川丘陵於西門外。”《文選?揚雄?甘泉賦》:“集乎禮神之囿,登乎頌祇之堂。”9.尊敬、厚待:“禮賢下士”。《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魏文侯師卜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干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