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讀音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意思
辭典解釋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缾,小的酒器。罍,大的酒器。罄,盡。全句指缾沒有酒了,是罍的恥辱。比喻父母不得其所,是兒子的恥辱。 《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 缾
- 之
- 罄
- 矣
- 維
- 罍
- 之
- 恥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 漢字注音:
- ㄆㄧㄥˊ ㄓ ㄑㄧㄥˋ ㄧˇ ㄨㄟˊ ㄌㄟˊ ㄓ ㄔˇ
- 簡繁字形:
-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 是否常用:
- 否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ㄆㄧㄥˊ ㄓ ㄑㄧㄥˋ ㄧˇ ㄨㄟˊ ㄌㄟˊ ㄓ ㄔˇ 缾,小的酒器。罍,大的酒器。罄,盡。全句指缾沒有酒了,是罍的恥辱。比喻父母不得其所,是兒子的恥辱。
《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網絡解釋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單字解釋
【缾】:同“瓶”。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罄】:完;盡:罄其所有。罄竹難書。
【矣】: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來久矣。悔之晚矣。2.表示感嘆:大矣哉。
【維】:同“維”。
【罍】:古代一種酒器,多用青銅或陶制成。口小,腹深,有圈足和蓋兒。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恥】:同“恥”。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相關詞語
*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讀音是: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缾之罄矣維罍之恥的意思:辭典解釋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缾,小的酒器。罍,大的酒器。罄,盡。全句指缾沒有酒了,是罍的恥辱。比喻父母不得其所,是兒子的恥辱。 《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辭典解釋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ㄆㄧㄥˊ ㄓ ㄑㄧㄥˋ ㄧˇ ㄨㄟˊ ㄌㄟˊ ㄓ ㄔˇ缾,小的酒器。罍,大的酒器。罄,盡。全句指缾沒有酒了,是罍的恥辱。比喻父母不得其所,是兒子的恥辱。
《詩經.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缾】:同“瓶”。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罄】:完;盡:罄其所有。罄竹難書。
【矣】:1.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來久矣。悔之晚矣。2.表示感嘆:大矣哉。
【維】:同“維”。
【罍】:古代一種酒器,多用青銅或陶制成。口小,腹深,有圈足和蓋兒。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恥】:同“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