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約全書的讀音 舊約全書的意思
辭典解釋舊約全書 jiù yuē quán shū 基督教的典籍。約,指希伯來人和上帝的合約。耶穌出生以前的經典,為猶太教徒所撰,三十九卷。以希伯來文寫成,記載希伯來民族多災多難的生活史,可分為歷史書、先智書和智慧書三大類。 簡稱為「舊約」。英語 Old Testament德語 Altes Testament (S, Rel)?
- 舊
- 約
- 全
- 書
“舊約全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iù yuē quán shū]
- 漢字注音:
- ㄐㄧㄡˋ ㄩㄝ ㄑㄩㄢˊ ㄕㄨ
- 簡繁字形:
- 舊約全書
- 是否常用:
- 否
“舊約全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舊約全書 jiù yuē quán shū ㄐㄧㄡˋ ㄩㄝ ㄑㄩㄢˊ ㄕㄨ 基督教的典籍。約,指希伯來人和上帝的合約。耶穌出生以前的經典,為猶太教徒所撰,三十九卷。以希伯來文寫成,記載希伯來民族多災多難的生活史,可分為歷史書、先智書和智慧書三大類。
簡稱為「舊約」。
英語 Old Testament
德語 Altes Testament (S, Rel)?
網絡解釋
“舊約全書”的單字解釋
【舊】:同“舊”。
【約】:[yuē]1.纏束;環束。2.繩子。3.約束;檢束。4.阻止;攔阻。5.指防水、攔水的堤壩。6.少;省減;簡約。7.簡要;簡單。8.貧困。9.引申為衰減。10.卑微;卑下。11.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12.邀結;邀請。13.置辦配備。14.屈折內縮。15.求取。16.估量。17.塗飾。18.掠,拂過。19.籠罩。20.大略;大約。21.數學上的約分。參見“約分”。22.姓。古有約續。見《通志·氏族五》。[yāo]方言。用秤稱。
【全】:1.完備;齊全:這部書不全。東西預備全了。棉花苗已出全。2.保全;使完整不缺:兩全其美。3.整個:全神貫注。全家光榮。全書十五卷。4.完全;都:全不是新的。不全是新的。他講的話我全記下來了。5.姓。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舊約全書”的相關詞語
* 舊約全書的讀音是:jiù yuē quán shū,舊約全書的意思:辭典解釋舊約全書 jiù yuē quán shū 基督教的典籍。約,指希伯來人和上帝的合約。耶穌出生以前的經典,為猶太教徒所撰,三十九卷。以希伯來文寫成,記載希伯來民族多災多難的生活史,可分為歷史書、先智書和智慧書三大類。 簡稱為「舊約」。英語 Old Testament德語 Altes Testament (S, Rel)?
辭典解釋
舊約全書 jiù yuē quán shū ㄐㄧㄡˋ ㄩㄝ ㄑㄩㄢˊ ㄕㄨ基督教的典籍。約,指希伯來人和上帝的合約。耶穌出生以前的經典,為猶太教徒所撰,三十九卷。以希伯來文寫成,記載希伯來民族多災多難的生活史,可分為歷史書、先智書和智慧書三大類。
簡稱為「舊約」。
英語 Old Testament
德語 Altes Testament (S, Rel)?
【舊】:同“舊”。
【約】:[yuē]1.纏束;環束。2.繩子。3.約束;檢束。4.阻止;攔阻。5.指防水、攔水的堤壩。6.少;省減;簡約。7.簡要;簡單。8.貧困。9.引申為衰減。10.卑微;卑下。11.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12.邀結;邀請。13.置辦配備。14.屈折內縮。15.求取。16.估量。17.塗飾。18.掠,拂過。19.籠罩。20.大略;大約。21.數學上的約分。參見“約分”。22.姓。古有約續。見《通志·氏族五》。[yāo]方言。用秤稱。
【全】:1.完備;齊全:這部書不全。東西預備全了。棉花苗已出全。2.保全;使完整不缺:兩全其美。3.整個:全神貫注。全家光榮。全書十五卷。4.完全;都:全不是新的。不全是新的。他講的話我全記下來了。5.姓。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