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怎么讀 蘊的意思

漢字 | 蘊 |
---|---|
讀音 |
|
注音 | ㄩㄣˋ |
部首 | [艸] 草字頭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12 |
異體字 | 蘊 蕰 藴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繁體字形 | 藴 蘊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574 |
其它編碼 | 五筆:axjl 倉頡:tvmt 鄭碼:ezkl 四角:44112 |
筆順編碼 | 122551251125221 |
筆順筆畫 | 一丨丨フフ一丨フ一一丨フ丨丨一 |
筆順名稱 | 橫 豎 豎 撇折 撇折 提 豎 橫折 橫 橫 豎 橫折 豎 豎 橫 |
蘊字的意思
1.藏蓄:蘊藏。
2.聚積:蘊結。
3.事理深奧的地方:底蘊。
蘊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蘊
(藴)
yùn ㄩㄣˋ
◎ 積聚,蓄藏,包含:蘊蓄。蘊藏。蘊結(郁結)。蘊蘊(多指暑氣郁積)。蘊含。蘊涵(a.包含,蘊含;b.判斷中前后兩個命題間存在的條件關系,表現形式是“如果……則……”)。蘊藉(jiè)(a.寬和有涵容,如“然少蘊蘊,不修威儀,亦以此見輕”,亦作“溫藉”、“醞藉”;b.含蓄有余,含而不露,如“風流蘊蘊”)。
英語 to collect, gather, store; profound
蘊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蘊
蘊 yùn
〈動〉
(1) (形聲。從艸,蘊( yùn ) 聲。本義:積聚,蓄藏)
(2) 同本義 [accumulate]
蘊,積也。——《說文》
(3) 字亦作“蘊”。
蘊,聚也。——《廣雅》
芟夷蘊崇之。——《左傳·隱公六年》
蓄而弗治將蘊。——《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而以是相蘊。——《莊子·齊物論》
我心蘊結兮。——《詩·檜風·素冠》
蘊利生孽,姑使無蘊乎。——《左傳·昭公十年》
(4) 又如:蘊積(蘊藏;積聚);蘊哲(蓄藏智慧);蘊藝(藏蓄的才華)
(5) 包藏;包含 [contain]
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莊子》
詞性變化
◎ 蘊
蘊 yùn
〈名〉
(1) 亂麻 [coarse hemp]
[里媼] 即束蘊請火去婦之家,曰:“吾犬爭肉相殺,請火治之。”——《韓詩外傳》
(2) 佛教語意為蔭覆 [shadow]。也譯作“陰”,如佛經以色、受、想、行、藏為五陰,也作五蘊
◎ 蘊
蘊 yùn
〈形〉
(1) 悶熱 [hot]。如:蘊隆(熱氣很盛);蘊暑(酷熱)
(2) 深奧 [profound]。如:蘊藉(雋永);蘊奧(精深的含義);蘊蘊(深厚的樣子)
蘊字的辭典解釋
康熙字典解釋
蘊【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22畫,部外筆畫:16畫
《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音縕。《玉篇》積也,聚也,蓄也。《詩·大雅》蘊隆蟲蟲。
又《檜風》我心蘊結。
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韻會》云:應作蘊。《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火曰蘊。《韓詩外傳》里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前漢·召信臣傳》??蘊火。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義同。
又《韻會》與怨通。《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註》怨同蘊。
又與宛通。《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註》宛讀爲蘊。
又與縕通。《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
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蘊淪,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註》言蘊淪。
又讀入聲。《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註》於積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揚子·方言》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