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的讀音 通識的意思
1.學識淵博的人。 2.學識淵博。 3.指廣博的知識。
- 通
- 識
“通識”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ōng shí]
- 漢字注音:
- ㄊㄨㄥ ㄕˊ
- 簡繁字形:
- 通識
- 是否常用:
- 否
“通識”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學識淵博的人。 2.學識淵博。 3.指廣博的知識。 辭典解釋
通識 tōng shì ㄊㄨㄥ ㄕˋ 一種要求識見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所需的各門知識,以拓寬視野、開放心靈、擴充知識領域,并能全面觀照當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與社會的互動關系。
如:「通識課程」。
網絡解釋
“通識”的單字解釋
【通】:[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這個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通爐子。3.有路達到:四通八達。火車直通北京。4.連接;相來往:溝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無。5.傳達;使知道:通知。通報。通個電話。6.了解;懂得:通曉。精通業務。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國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萬事通。8.通順:文章寫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稱。10.姓。[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兒說。
【識】:[shí]1.認得:識字。相識。2.知識:常識。學識。3.見解;辨別力:很有見識。遠見卓識。[zhì]1.記住:博聞強識。2.標志;記號:款識。
“通識”的相關成語
“通識”的相關詞語
“通識”造句
以管窺之見,期拋磚引玉,呼吁引起有關部門對通識教育在高等學校課堂的重視,為更好的培養綜合性人才奠定基礎。
通識科將會列為中學的必修科。
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訴立以法,是通識倫理教育的一般方法。
尤其,要培養人的領導統御能力,大學的全人教育、通識教育更絕對不能少。
摘要技職教育與博雅或通識教育長時間來一直處于二元對立.
文章提出理工類大學通識課程設置必要性觀點,尤其強調中文課程在通識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學校應當通過通識教育與職業規劃引導醫學生面向基層就業。
我們也可以自由選擇一些課程,來達到通識教育的要求,但可選的范圍窄得多。
具體表現可能是局于一隅,缺乏通識;也可能是過分依賴理論設計,對對象把握欠準確不深刻,近乎隔靴搔癢。
在儒家的理想,偉大人格的成就并不止于個人的修養和一己的通識博知,而在推己及人,關心、教育和改革社會。
* 通識的讀音是:tōng shí,通識的意思: 1.學識淵博的人。 2.學識淵博。 3.指廣博的知識。
基本解釋
1.學識淵博的人。 2.學識淵博。 3.指廣博的知識。辭典解釋
通識 tōng shì ㄊㄨㄥ ㄕˋ一種要求識見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學生廣泛接觸社會所需的各門知識,以拓寬視野、開放心靈、擴充知識領域,并能全面觀照當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與社會的互動關系。
如:「通識課程」。
【通】:[tōng]1.沒有堵塞,可以穿過: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這個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條通爐子。3.有路達到:四通八達。火車直通北京。4.連接;相來往:溝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無。5.傳達;使知道:通知。通報。通個電話。6.了解;懂得:通曉。精通業務。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國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萬事通。8.通順:文章寫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稱。10.姓。[tòng]用于動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兒說。
【識】:[shí]1.認得:識字。相識。2.知識:常識。學識。3.見解;辨別力:很有見識。遠見卓識。[zhì]1.記住:博聞強識。2.標志;記號:款識。
以管窺之見,期拋磚引玉,呼吁引起有關部門對通識教育在高等學校課堂的重視,為更好的培養綜合性人才奠定基礎。
通識科將會列為中學的必修科。
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訴立以法,是通識倫理教育的一般方法。
尤其,要培養人的領導統御能力,大學的全人教育、通識教育更絕對不能少。
摘要技職教育與博雅或通識教育長時間來一直處于二元對立.
文章提出理工類大學通識課程設置必要性觀點,尤其強調中文課程在通識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學校應當通過通識教育與職業規劃引導醫學生面向基層就業。
我們也可以自由選擇一些課程,來達到通識教育的要求,但可選的范圍窄得多。
具體表現可能是局于一隅,缺乏通識;也可能是過分依賴理論設計,對對象把握欠準確不深刻,近乎隔靴搔癢。
在儒家的理想,偉大人格的成就并不止于個人的修養和一己的通識博知,而在推己及人,關心、教育和改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