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多羅的讀音 阿耨多羅的意思
阿耨多羅 阿耨多羅,是漢語詞匯,解釋為秦云無上。
- 阿
- 耨
- 多
- 羅
“阿耨多羅”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ā nòu duō luó]
- 漢字注音:
- ㄚ ㄋㄡˋ ㄉㄨㄛ ㄌㄨㄛˊ
- 簡繁字形:
- 阿耨多羅
- 是否常用:
- 否
“阿耨多羅”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梵語Anuttara的譯音。意譯為"無上"。 辭典解釋
阿耨多羅 ā nòu duō luó ㄚ ㄋㄡˋ ㄉㄨㄛ ㄌㄨㄛˊ 無上、最殊勝,為梵語Anuttara的音譯。
《大智度論.卷二》:「復次知世間相,非有常,非無常,非有邊,非無邊,非去,非不去,如是相亦不著清凈,常不壞相如虛空,是名知世間,復名阿耨多羅。」
網絡解釋
阿耨多羅
阿耨多羅,是漢語詞匯,解釋為秦云無上。
“阿耨多羅”的單字解釋
【阿】:[ā]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親昵的意味:阿大。阿寶。阿唐。2.用在某些親屬名稱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諛。剛直不阿。阿其所好。2.大的丘陵:崇阿。3.彎曲的地方:山阿。4.指山東東阿:阿膠。5.姓。
【耨】:1.一種用來鋤草的農具。2.鋤草。
【多】:1.數量大(跟“少、寡”相對):多年。多種多樣。多才多藝。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應有的數目;比原來的數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對):這句話多了一個字。你的錢給多了,還你吧。3.過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數量詞后)表示有零頭:五十多歲。兩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強多了。這樣擺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嘆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這問題多不簡單哪!8.指某種程度:無論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總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勁使多大勁。
【羅】:1.捕鳥的網:羅網。天羅地網。2.張網捕(鳥):門可羅雀。3.招請;搜集:羅致。網羅。搜羅。4.陳列:羅列。星羅棋布。5.一種器具,在木框或竹框上張網狀物,用來使細的粉末或流質漏下去,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絹羅。銅絲羅。把面過一次羅。6.過羅:羅面。把面再羅一過兒。7.質地稀疏的絲織品:羅衣。羅扇。輕羅。綾羅綢緞。8.姓。9.用于商業,12打(144件)為1羅。[英gross]
“阿耨多羅”的相關詞語
“阿耨多羅”造句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普提.
愿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盡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惟依最上乘發菩提心,愿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即覺者義,以眾生無始時來,輾轉于生死長夜大夢之中,今得徹底醒覺,故為覺者,顧何以得徹底醒覺耶?即經云: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阿耨多羅的讀音是:ā nòu duō luó,阿耨多羅的意思:阿耨多羅 阿耨多羅,是漢語詞匯,解釋為秦云無上。
基本解釋
梵語Anuttara的譯音。意譯為"無上"。辭典解釋
阿耨多羅 ā nòu duō luó ㄚ ㄋㄡˋ ㄉㄨㄛ ㄌㄨㄛˊ無上、最殊勝,為梵語Anuttara的音譯。
《大智度論.卷二》:「復次知世間相,非有常,非無常,非有邊,非無邊,非去,非不去,如是相亦不著清凈,常不壞相如虛空,是名知世間,復名阿耨多羅。」
阿耨多羅
阿耨多羅,是漢語詞匯,解釋為秦云無上。【阿】:[ā]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親昵的意味:阿大。阿寶。阿唐。2.用在某些親屬名稱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諛。剛直不阿。阿其所好。2.大的丘陵:崇阿。3.彎曲的地方:山阿。4.指山東東阿:阿膠。5.姓。
【耨】:1.一種用來鋤草的農具。2.鋤草。
【多】:1.數量大(跟“少、寡”相對):多年。多種多樣。多才多藝。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應有的數目;比原來的數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對):這句話多了一個字。你的錢給多了,還你吧。3.過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數量詞后)表示有零頭:五十多歲。兩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強多了。這樣擺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嘆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這問題多不簡單哪!8.指某種程度:無論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總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勁使多大勁。
【羅】:1.捕鳥的網:羅網。天羅地網。2.張網捕(鳥):門可羅雀。3.招請;搜集:羅致。網羅。搜羅。4.陳列:羅列。星羅棋布。5.一種器具,在木框或竹框上張網狀物,用來使細的粉末或流質漏下去,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絹羅。銅絲羅。把面過一次羅。6.過羅:羅面。把面再羅一過兒。7.質地稀疏的絲織品:羅衣。羅扇。輕羅。綾羅綢緞。8.姓。9.用于商業,12打(144件)為1羅。[英gross]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普提.
愿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盡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位菩薩,惟依最上乘發菩提心,愿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即覺者義,以眾生無始時來,輾轉于生死長夜大夢之中,今得徹底醒覺,故為覺者,顧何以得徹底醒覺耶?即經云: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