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首之學的讀音 隸首之學的意思
【解釋】指算術,算學。 清 俞樾 《<顯志堂集>序》:“先生治經,通小學,故不為浮詞,尤精隸首之學,能推而行之,清丈之法生焉。”參見“ 隸首 ”。
- 隸
- 首
- 之
- 學
“隸首之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ì shǒu zhī xué]
- 漢字注音:
- ㄌㄧˋ ㄕㄡˇ ㄓ ㄒㄩㄝˊ
- 簡繁字形:
- 隸首之學
- 是否常用:
- 否
“隸首之學”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算術,算學。
網絡解釋
【解釋】指算術,算學。 清 俞樾 《<顯志堂集>序》:“先生治經,通小學,故不為浮詞,尤精隸首之學,能推而行之,清丈之法生焉。”參見“ 隸首 ”。
“隸首之學”的單字解釋
【隸】:[lì]1.奴隸;奴僕。2.特指奴隸中的一個等級。3.罪人。4.指低賤的人。5.小臣;下臣。6.賤。參見“隸臣”。7.役使。8.指役事。9.差役。10.附屬;隸屬。11.追隨;跟隨。12.漢字字體的一種。即隸書。13.同“肄”。查閱;考察。14.同“肄”。研習;研究。15.姓。古有史官隸首。見漢·張衡《西京賦》。[dài]均同“隸”。
【首】:1.頭:昂首闊步。2.領袖;領導人:元首。首長。3.最先;開始:首創。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發:自首。出首。6.量詞。用于詩歌、歌曲等:一首詩。民歌百首。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學】:同“學”。
“隸首之學”的相關詞語
* 隸首之學的讀音是:lì shǒu zhī xué,隸首之學的意思:【解釋】指算術,算學。 清 俞樾 《<顯志堂集>序》:“先生治經,通小學,故不為浮詞,尤精隸首之學,能推而行之,清丈之法生焉。”參見“ 隸首 ”。
基本解釋
指算術,算學。【解釋】指算術,算學。 清 俞樾 《<顯志堂集>序》:“先生治經,通小學,故不為浮詞,尤精隸首之學,能推而行之,清丈之法生焉。”參見“ 隸首 ”。
【隸】:[lì]1.奴隸;奴僕。2.特指奴隸中的一個等級。3.罪人。4.指低賤的人。5.小臣;下臣。6.賤。參見“隸臣”。7.役使。8.指役事。9.差役。10.附屬;隸屬。11.追隨;跟隨。12.漢字字體的一種。即隸書。13.同“肄”。查閱;考察。14.同“肄”。研習;研究。15.姓。古有史官隸首。見漢·張衡《西京賦》。[dài]均同“隸”。
【首】:1.頭:昂首闊步。2.領袖;領導人:元首。首長。3.最先;開始:首創。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發:自首。出首。6.量詞。用于詩歌、歌曲等:一首詩。民歌百首。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學】: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