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字組詞 芻的詞語
芻字的常見組詞有:反芻、芻議、反裘負芻、芻蕘、芻秣、芻豢、蜚芻挽粟、芻藳、置芻、負芻、王芻、中芻、馬芻、芻茭、芻菽、飛芻挽粒、租芻、束芻、棼芻、茭芻、芻養、芻豆、芻靈、芻狗、反芻動物、芻叔、飛芻挽糧、飛米轉芻、生芻、芻微,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芻字的意思
chú 1.喂牲畜的草:反芻。2.割草。3.謙辭。稱自己的言論、見解等:芻言。芻議。
含有芻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反芻 | 反芻 fǎnchú 吐出和再嚼先前吞下的食物辭典解釋反芻 fǎn chú ㄈㄢˇ ㄔㄨˊ 牛、羊、鹿等獸,食物入胃,又反至口中,重加咀嚼,再行咽下,稱為「反芻」。 比喻反復而細心的思量。 |
芻議 | 芻議 chúyì 謙詞,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談議論,亦指淺陋的議論皇圖不隔于芻議。——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辭典解釋芻議 chú yì ㄔㄨˊ ㄧˋ 謙稱自己的議論淺陋。 唐.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霸略近發于輿歌,皇圖不隔于芻議。」 唐.張說〈諫避暑三陽宮疏〉:「臣自度芻議,十不一從。」 |
反裘負芻 | 反裘負芻 fǎnqiú-fùchú 反裘:反穿皮襖(古人穿裘毛朝外,反穿則毛在里)。負芻:背柴。反穿皮衣背柴薪,形容生活之窮困,勞苦操作。亦比喻為人愚昧,不知本末辭典解釋反裘負芻 fǎn qiú fù chú ㄈㄢˇ ㄑㄧㄡˊ ㄈㄨˋ ㄔㄨˊ 形容貧窮勞苦。《晏子春秋.內篇.雜上》:「睹弊冠,反裘負芻,息于涂側者。」也作「反裘負薪」。 比喻愚蠢無知或本末倒置。也作「反裘負薪」。 英語 lit. to wear one's coat inside out and carry firewood on one's back (idiom)?, fig. to live a life of poverty and hard work, fig. to act stupidly |
芻蕘 | 芻蕘 chúráo 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詩·大雅·板》芻蕘之微,先民詢之。——劉開《問說》辭典解釋芻蕘 chú ráo ㄔㄨˊ ㄖㄠˊ 割草砍柴。 《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 割草砍柴的人。 《淮南子.主術》:「然而群臣志達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雖在褐夫芻蕘,猶不可棄也。」 謙稱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若賜觀芻蕘,請給以紙筆。」 |
芻秣 | 芻秣 chúmò 喂牛馬的草料芻秣之式。——《周禮·大宰》。注:“養牛馬禾谷也。”辭典解釋芻秣 chú mò ㄔㄨˊ ㄇㄛˋ 飼養牛馬的草料。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式均節財用,一曰祭祀之式,……七曰芻秣之式。」 《周書.卷一八.王思政傳》:「于是修城郭,起樓櫓,營田農,積芻秣,凡可以守御者,皆具焉。」 |
芻豢 | 芻豢 chúhuàn 指牛羊豬狗等牲畜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史記·貨殖列傳》辭典解釋芻豢 chú huàn ㄔㄨˊ ㄏㄨㄢˋ 芻,吃草的牲口。豢,食谷的牲口。芻豢指牛、羊與犬、豬等。 《孟子.告子上》:「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序》:「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芻豢之味。」 |
蜚芻挽粟 | 迅速運輸糧草。 |
芻藳 | 1.亦作"芻稾"。 2.干草。 |
置芻 | 《后漢書?徐稚傳》:“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于廬前而去。”后以“置芻”指致送吊喪禮物。 |
負芻 | 1.背柴草。謂從事樵采之事。《孟子.離婁下》:"昔沈猶有負芻之禍,從先生者七十人,未有與焉。"朱熹集注:"言曾子嘗舍于沈猶氏,時有負芻者作亂,來攻沈猶氏。"一說"負芻"為人名,見趙岐注。 |
王芻 | 植物名。菉草的別稱,又名藎草。 |
中芻 | 中等的草料。 |
馬芻 | 1.亦作"馬蒭"。 2.喂馬的草。 |
芻茭 | 干草。牛馬的詞料。 |
芻菽 | 1.亦作"芻叔"。 2.即芻豆。 辭典解釋芻菽 chú shú ㄔㄨˊ ㄕㄨˊ 草和豆。指飼養牲畜的草料。 《魏書.卷四七.盧玄傳》:「卿若殺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乎?」 宋.陳造〈車堰牛〉詩:「君看廟前牲,被繡飽芻菽。」 |
飛芻挽粒 | 同"飛芻挽粟"。 辭典解釋飛芻挽粒 fēi chú wǎn lì ㄈㄟ ㄔㄨˊ ㄨㄢˇ ㄌㄧˋ 令人載運芻草與糧食急速而至。《南齊書.卷四四.徐孝嗣等傳.史臣曰》:「金城布險,幽峻綿疆,飛芻挽粒,事難支繼。」也作「飛芻挽粟」。 |
租芻 | 猶田賦。 |
束芻 | 1.捆草成束。《詩.唐風.綢繆》:"綢繆束芻,三星在隅。"《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明日賊攻城,設百樓,巡柵城上,束芻灌膏以焚焉。"一說,喻男女成婚。參見"束薪"。 2.成束的草。 3.《后漢書.徐穉傳》:"及林宗有母憂,稚往吊之,置生芻一束于廬前而去。"后因以"束芻"稱祭品。 辭典解釋束芻 shù chú ㄕㄨˋ ㄔㄨˊ 將干草捆扎成束。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詩經.唐風.綢繆》:「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也作「束薪」。 成束的干草。 《宋史.卷二七二.荊罕儒傳》:「罕儒令人負束芻徑趨太原門,焚其東門。」 《聊齋志異.卷二.濰水狐》:「倘執束芻而誘之,則帖耳輯首,喜言朅勒矣。」 祭品。 明.李東陽〈望狄梁公祠用前韻〉詩:「寄遠束芻誰與致,沖寒瘦馬不勝騎。」 《幼學瓊林.卷三.疾病死喪類》:「致祭曰束芻,春祭曰禴,夏祭曰禘。」 |
棼芻 | 雜草。 |
茭芻 | 1.作飼料的干草。 |
分類查看組詞
芻字組詞(2個字)
反芻
芻議
芻蕘
芻秣
芻豢
芻藳
置芻
負芻
王芻
中芻
馬芻
芻茭
芻菽
租芻
束芻
棼芻
茭芻
芻養
芻豆
芻靈
芻狗
芻叔
生芻
芻微
芻論
芻說
薪芻
益芻
芻牧
芻賤
芻薪
芻言
芻摩
芻輿
芻稾
芻粟
飛芻
苾芻
匎芻
芻糧
芻廄
芻食
芻泥
芻尼
秩芻
詢芻
涂芻
牲芻
三芻
青芻
樵芻
牧芻
秣芻
龍芻
轢芻
廄芻
豆芻
傳芻
陳芻
秉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