銖字組詞 銖的詞語
銖字的常見組詞有:錙銖必較、錙銖、銖銖校量、銖兩悉稱、銖積寸累、毛銖、四銖錢、九銖、四銖、輜銖、六銖紗、二銖錢、星銖、毫銖、黍銖、六銖、租銖、六銖衣、八銖錢、積銖累寸、六銖錢、寸累銖積、錙銖不爽、錙銖較量、銖分、銖鈍、銖絫、銖積、銖寸、銖刀,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銖字的意思
zhū 古代質量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常指極輕的分量。
含有銖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錙銖必較 | 錙銖必較 zīzhū-bìjiào 為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爭個不休辭典解釋錙銖必較 zī zhū bì jiào ㄗ ㄓㄨ ㄅㄧˋ ㄐㄧㄠˋ 斤斤計較。《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就是族中支派,不論親疏,但與他財利交關,錙銖必較,一些面情也沒有的。」也作「銖銖校量」、「錙銖較量」。 反義詞不拘小節,慷慨解囊 |
錙銖 | 錙銖 zīzhū 舊制錙為一兩的四分之一,銖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奈何取之盡錙銖。——唐· 杜牧《阿房宮賦》辭典解釋錙銖 zī zhū ㄗ ㄓㄨ 錙與銖都是極小的計算單位,用以比喻極細微。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出》:「賣官鬻爵,取利下盡錙銖。」 清.李文炤〈儉訓〉:「況乎用之奢者,取之不得不貪,算及錙銖,欲深谿壑。」 |
銖銖校量 | 銖銖校量 zhūzhū-jiàoliàng 銖:古時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形容計較特別細小的事樂天既退閑,放浪物外,若真能脫屣軒冕者。然榮辱得失之際,銖銖較量,而自矜其達,每詩未嘗不著此意,是豈真能忘之者哉!——宋· 胡仔《柳柳州》辭典解釋銖銖校量 zhū zhū jiào liàng ㄓㄨ ㄓㄨ ㄐㄧㄠˋ ㄌㄧㄤˋ 斤斤計較。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九.柳柳州》:「然榮辱得失之際,銖銖校量,而自矜其達,每詩未嘗不著此意,是豈真能忘之者哉?」也作「錙銖必較」、「錙銖較量」。 |
銖兩悉稱 | 銖兩悉稱 zhūliǎng-xīchēng 悉:都。形容兩者的輕重或優劣相當,沒有一點差別辭典解釋銖兩悉稱 zhū liǎng xī chèng (又音)?zhū liǎng xī chèn ㄓㄨ ㄌㄧㄤˇ ㄒㄧ ㄔㄥˋ (又音)?ㄓㄨ ㄌㄧㄤˇ ㄒㄧ ㄔㄣˋ 稱,相當。銖兩悉稱比喻雙方分量相當,不分上下。 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二》:「律詩對偶,固須銖兩悉稱,然必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見變化不測。」 |
銖積寸累 | 銖積寸累 zhūjī-cùnlěi 由細微而累積。比喻積少成多為學須銖積寸累。——曾國藩《克勤小物》辭典解釋銖積寸累 zhū jī cùn lěi ㄓㄨ ㄐㄧ ㄘㄨㄣˋ ㄌㄟˇ 銖,小錢。寸,長度的小單位。銖積寸累比喻從小處累積起。宋.蘇軾〈裙靴銘〉:「寒女之絲,銖積寸累。」也作「積銖累寸」。 |
毛銖 | 1.形容極微小的利益。 |
四銖錢 | 1.中國古錢幣名。亦省稱"四銖"。漢幣。 2.中國古錢幣名。亦省稱"四銖"。南朝宋幣。 |
九銖 | 新莽時的錢幣名。又稱“壯錢”。直徑一寸,重九銖,值四十文。見《漢書?食貨志下》。 |
四銖 | 見"四銖錢"。 |
輜銖 | 1.猶錙銖。比喻極微小的數量。 |
六銖紗 | 指六銖衣。 |
二銖錢 | 古代貨幣的一種。重量為兩銖,故名。 |
星銖 | 喻指細微之物。 |
毫銖 | 指極輕微的分量。毫﹑銖均是微小的重量單位。 |
黍銖 | 比喻微細之處。黍﹑銖均為輕微的重量單位。 |
六銖 | 四分之一兩。銖,古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古錢幣名。詳“六銖錢 ”。指六銖衣。 |
租銖 | 計其所賣物價﹐依其數量而收稅。 |
六銖衣 | 1.佛經稱忉利天衣重六銖﹐謂其輕而薄。見《長阿含經.世紀經.忉利天品》。后稱佛﹑仙之衣為"六銖衣"。 2.常借指婦女所著輕薄的紗衣。 |
八銖錢 | 古幣名。 |
積銖累寸 | 謂積聚不遺細小。辭典解釋積銖累寸 jī zhū lěi cùn ㄐㄧ ㄓㄨ ㄌㄟˇ ㄘㄨㄣˋ 銖,小錢。寸,長度的小單位。積銖累寸比喻從小處累積起。如:「積銖累寸可以存得一筆可觀的款項。」也作「銖積寸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