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銖錢的讀音 三銖錢的意思
三銖錢 三銖錢,漢代銅幣名。中國貨幣史上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鑄于漢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鑄。《史記·平準書》:“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漢書·食貨志下》:“有司言三銖錢輕,輕錢易作奸詐,乃更請郡國鑄五銖錢。”
- 三
- 銖
- 錢
“三銖錢”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ān zhū qián]
- 漢字注音:
- ㄙㄢ ㄓㄨ ㄑㄧㄢˊ
- 簡繁字形:
- 三銖錢
- 是否常用:
- 否
“三銖錢”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漢代銅幣名。鑄于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鑄。 辭典解釋
三銖錢 sān zhū qián ㄙㄢ ㄓㄨ ㄑㄧㄢˊ 一種漢代銅幣。因上有「三銖」二字,故稱為「三銖錢」。于武帝建元元年開始鑄造,建元五年停鑄。
《史記.卷三○.平準書》:「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
《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有司言三銖錢輕,輕錢易作奸詐,乃更請郡國鑄五銖錢。」
網絡解釋
三銖錢
三銖錢,漢代銅幣名。中國貨幣史上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鑄于漢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鑄。《史記·平準書》:“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漢書·食貨志下》:“有司言三銖錢輕,輕錢易作奸詐,乃更請郡國鑄五銖錢。”
“三銖錢”的單字解釋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銖】:古代質量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常指極輕的分量。
【錢】:1.銅錢:一個錢。錢串兒。2.貨幣:銀錢。一塊錢。3.款子:飯錢。車錢。買書的錢。一筆錢。4.錢財:有錢有勢。5.(錢兒)形狀像銅錢的東西:紙錢。榆錢兒。6.姓。7.重量單位,10分等于1錢,10錢等于1兩。1市錢合5克。
“三銖錢”的相關詞語
* 三銖錢的讀音是:sān zhū qián,三銖錢的意思:三銖錢 三銖錢,漢代銅幣名。中國貨幣史上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鑄于漢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鑄。《史記·平準書》:“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漢書·食貨志下》:“有司言三銖錢輕,輕錢易作奸詐,乃更請郡國鑄五銖錢。”
基本解釋
漢代銅幣名。鑄于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鑄。辭典解釋
三銖錢 sān zhū qián ㄙㄢ ㄓㄨ ㄑㄧㄢˊ一種漢代銅幣。因上有「三銖」二字,故稱為「三銖錢」。于武帝建元元年開始鑄造,建元五年停鑄。
《史記.卷三○.平準書》:「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
《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有司言三銖錢輕,輕錢易作奸詐,乃更請郡國鑄五銖錢。」
三銖錢
三銖錢,漢代銅幣名。中國貨幣史上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鑄于漢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鑄。《史記·平準書》:“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漢書·食貨志下》:“有司言三銖錢輕,輕錢易作奸詐,乃更請郡國鑄五銖錢。”【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銖】:古代質量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常指極輕的分量。
【錢】:1.銅錢:一個錢。錢串兒。2.貨幣:銀錢。一塊錢。3.款子:飯錢。車錢。買書的錢。一筆錢。4.錢財:有錢有勢。5.(錢兒)形狀像銅錢的東西:紙錢。榆錢兒。6.姓。7.重量單位,10分等于1錢,10錢等于1兩。1市錢合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