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難受的詞語
形容難受的詞語:1. 煎熬;2. 不適;3. 疼痛;4. 苦惱;5. 折磨;6. 焦慮;7. 痛苦;8. 難過;9. 無助;10. 心煩;11. 壓抑;12. 緊張;13. 憋悶;14. 窒息;15. 煩躁;16. 惡心;17. 失眠;18. 頭痛;19. 嘔吐;20. 難受
形容難受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難受 | 難受 難受:漢字詞語 難受:趙雷原唱歌曲 難受 (漢字詞語)1.不好接受。 唐 李頻 《辭夏口崔尚書》詩:“一飯仍難受,依仁況一年。” 2.心里不痛快。《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這娘兒四位這一分手,大爺大奶奶心里該怎么難受!” 柔石 《二月》十五:“蕭澗秋這時心里覺得非常難受。” 3.身體不舒服。 茅盾 《子夜》一:“一股濃香直撲進吳老太爺的鼻子,癢癢地似乎怪難受。” |
難受 | 難受 難受:漢字詞語 難受:趙雷原唱歌曲 難受 (漢字詞語)1.不好接受。 唐 李頻 《辭夏口崔尚書》詩:“一飯仍難受,依仁況一年。” 2.心里不痛快。《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這娘兒四位這一分手,大爺大奶奶心里該怎么難受!” 柔石 《二月》十五:“蕭澗秋這時心里覺得非常難受。” 3.身體不舒服。 茅盾 《子夜》一:“一股濃香直撲進吳老太爺的鼻子,癢癢地似乎怪難受。” |
無苦 | 無苦 無苦是漢語詞匯,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解釋是不痛苦難受,不要擔心受怕,沒關系。 |
心疼 | 心疼 (漢語詞組)1.[love dearly]∶十分愛惜 珍惜 2.[feel sorry; be distressed]∶因喜愛的東西或人受到損害而感到痛苦或難受 |
嗆人 | 嗆人 嗆人,讀音為qiāng rén,漢語詞語,基本意思是指因受某種氣味或喝水、吃飯時的刺激而使人難受。 |
嗆人 | 嗆人 嗆人,讀音為qiāng rén,漢語詞語,基本意思是指因受某種氣味或喝水、吃飯時的刺激而使人難受。 |
熏戧 | 熏戧 熏戧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xūn qiāng,是謂受某種氣體刺激而感到難受。 |
無苦 | 無苦 無苦是漢語詞匯,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解釋是不痛苦難受,不要擔心受怕,沒關系。 |
熏戧 | 熏戧 熏戧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xūn qiāng,是謂受某種氣體刺激而感到難受。 |
骨鯁在喉 | 骨鯁在喉【解釋】鯁:魚刺。魚骨頭卡在喉嚨里。比喻心里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出處】漢·許慎《說文解字》:“鯁,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韋曰:‘骨所以鯁,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鯁之臣。《漢書》以下皆作骨鯁,字從魚,謂留咽者魚骨較多也。”【示例】但近來作文,避忌已甚,有時如~,不得不吐,遂亦不免為人所憎。 ◎《魯迅書信集·致黎烈文》【近義詞】心直口快、直抒己見【語法】主謂式;作賓語;與“若”、“如”連用 |
骨鯁在喉 | 【解釋】鯁:魚刺。魚骨頭卡在喉嚨里。比喻心里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出處】漢·許慎《說文解字》:“鯁,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韋曰:‘骨所以鯁,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鯁之臣。《漢書》以下皆作骨鯁,字從魚,謂留咽者魚骨較多也。”【示例】但近來作文,避忌已甚,有時如~,不得不吐,遂亦不免為人所憎。 ◎《魯迅書信集·致黎烈文》【近義詞】心直口快、直抒己見【語法】主謂式;作賓語;與“若”、“如”連用 |
煙心 | 煙心 形容痛苦、難受 梁斌 《紅旗譜》十三:“見到幼年時候的老朋友們,過著煙心的日子,又覺得挺難過。” 梁斌 《播火記》十一:“這年頭兒,就得吃這碗煙心飯!” |
煙心 | 煙心 形容痛苦、難受 梁斌 《紅旗譜》十三:“見到幼年時候的老朋友們,過著煙心的日子,又覺得挺難過。” 梁斌 《播火記》十一:“這年頭兒,就得吃這碗煙心飯!” |
不好過 | 不好過 不好過:漢語詞語 不好過:宋念宇演唱歌曲 不好過 (漢語詞語)bù hǎo guò 不好過 (1).謂困苦。如:他的日子很不好過。 (2).難受。 艾蕪 《百煉成鋼》第十六章:“你是不是哪里不好過?讓我找三輪車來,送你到醫院去。” |
憋屈 | 憋屈 憋屈,詞語。讀音為”biē qū“,是一種心理狀態,是憋悶、委屈,氣悶難受的感覺。通常表示在不公平或不順利的處境中,又無法向其他人訴說或無法被他人所理解、關注時的心理感受。 |
不好過 | 不好過 不好過:漢語詞語 不好過:宋念宇演唱歌曲 不好過 (漢語詞語)bù hǎo guò 不好過 (1).謂困苦。如:他的日子很不好過。 (2).難受。 艾蕪 《百煉成鋼》第十六章:“你是不是哪里不好過?讓我找三輪車來,送你到醫院去。” |
發辣 | 發辣 fā là 發辣 1.產生辣的感覺。2.感到燥熱難受。 |
焦辣辣 | 焦辣辣 焦辣辣是漢語詞匯,讀音為jiāo là là ,意思是形容酷熱或難受或羞愧的感覺。 |
抓心撓肝 | 抓心撓肝 抓心撓肝(zhuā xīn náo gān),是一個漢語詞匯,比喻十分難受。 |
火辣辣 | 火辣辣 (陳玉建演唱歌曲)《火辣辣》是歌手陳玉建作詞作曲并演唱的一首國語流行歌曲。該歌曲收錄于2012年4月1日陳玉建發行的專輯《因為愛情Ⅱ DSD》中。 火辣辣 (漢語詞匯)火辣辣,漢語詞匯。 拼音:huǒ là là 釋義:1、形容興奮、激動、害羞等情緒。2、形容難受或疼痛的感覺。3、形容酷熱。4、尖銳潑辣。 |
絞心 | 絞心 內心萬分痛苦;心里非常難受 [nerve-racking]∶費神 絞心之作 |
餓火 | 餓火 餓火 ,漢語成語,讀音為 è huǒ,意思是餓得難受的感覺,出自 《土屋里的生活》。 |
昏脹 | 昏脹 昏脹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hūn zhàng,意思是頭腦充塞昏沉難受的感覺。 |
痛撓 | 痛撓 痛苦難受 宋 洪邁 《夷堅支志癸·楊道珍醫》:“一官人寵妾懷妊八閱月,朝夕懨懨,困臥乏力,飲食不下咽,自不能言其痛撓處。 |
格手 | 格手 格手 方言。硌手,謂手觸著凸起的東西感覺難受。 張壽臣 《化蠟千兒》:“這手抱著孩子,這手一摸呀,硬梆梆格手。 |
痛撓 | 痛撓 痛苦難受 宋 洪邁 《夷堅支志癸·楊道珍醫》:“一官人寵妾懷妊八閱月,朝夕懨懨,困臥乏力,飲食不下咽,自不能言其痛撓處。 |
刺鬧 | 刺鬧 刺鬧是漢語詞語,拼音為cì nào,釋義為皮膚發癢難受。 |
絞心 | 絞心 內心萬分痛苦;心里非常難受 [nerve-racking]∶費神 絞心之作 |
餓火 | 餓火 餓火 ,漢語成語,讀音為 è huǒ,意思是餓得難受的感覺,出自 《土屋里的生活》。 |
發辣 | 發辣 fā là 發辣 1.產生辣的感覺。2.感到燥熱難受。 |
刺鬧 | 刺鬧 刺鬧是漢語詞語,拼音為cì nào,釋義為皮膚發癢難受。 |
昏脹 | 昏脹 昏脹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hūn zhàng,意思是頭腦充塞昏沉難受的感覺。 |
肉燎 | 肉燎 ròu liáo 肉燎 猶心焦。謂焦急難過。《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你說,這娘兒四位這一分手,大爺大奶奶心里該怎么難受!太太心里該怎么難受!叫咱們這作奴才的旁邊瞅著肉燎不肉燎。” |
難聞 | 難聞 nánwén[smell unpleasant] 氣味不好,令人難受一股難聞的氣味 |
難聞 | 難聞 nánwén[smell unpleasant] 氣味不好,令人難受一股難聞的氣味 |
紅腫 | 紅腫 red and swollen; inflamed 紅腫 hóngzhǒng 由于局部血管擴張及血液過多而引起的一部分皮膚的發紅腫脹。 皮膚很腫也很紅。 紅腫的英文翻譯 1.Redness 腳癬是由絲狀真菌侵入足部皮膚而引起的皮膚病,它常在腳趾下面皮膚(特別是第四趾與第五趾)及腳趾間的皮膚處發生。串門換鞋,或別的原因接觸到患者腳部脫落的皮膚,那么你也可能遭到感染。 紅腫、脫皮、發癢,并且發出特殊的臭味。汗或水使得皮膚上層變白及潮濕,以致腳的其他部分也會受到影響。腳癬具有輕度的傳染性。雖然刺癢難受,但一般不會造成嚴重危害。 1.保持足部清潔、干燥,勤洗腳,勤換鞋襪。在淋浴或在游泳以及洗腳之后,要細心地將腳趾縫擦干。要穿具有吸水性的自然棉襪,穿鏤孔涼鞋或有透氣孔鞋面的鞋子,保持皮膚干燥。 2.腳多汗及經常穿長筒靴、膠鞋者,可在鞋襪內撒足癬粉。 3.不可用手抓腳,以免染上手癬。 4.洗用外用藥宜兩藥交替使用,同一種藥不宜久用。痊愈后,每周涂藥1次,天熱更宜堅持。 5.治療腳癬時,不宜接觸肥皂等堿性物質,以免使藥效降低。 6.腳癢時,用熱水燙腳的習慣不可取,因其容易擴散癬癥,甚至引發淋巴管炎。 7.不要與人共用毛巾或腳墊,以免感染他人。 1.杏李根30克,石榴皮30克,大飛揚12克,透骨草20克。煎水后,外熏蒸雙足。 2.艾葉60克,蒜頭20克,劉寄奴根20克,米糠12克。煎后浸泡雙足,每次15分鐘。 3.斷腸菜30克,虎耳草30克,馬齒莧30克,淘米水250克。將藥物煎后加熱,浸泡雙足。 4.酒藥花葉數張。感想末,加白礬少許,擦患處,或取鮮葉揉爛擦患處。 5.馬尾黃連15克,黃柏30克,新鮮豬膽1個,冰片1克。先將馬尾黃連、黃柏水煎成糊狀,去渣,再下豬膽汁,微火煎1~2分鐘,離火,待溫加冰片攪勻,每晚擦患處。 6.樟腦15克,黃蠟30克。將黃蠟加熱,攤在消毒的紗布上。樟腦為末,撒在黃蠟面上,貼患處。每日或隔日換1次。 7.土大黃120克,枯礬30克,共為細末,直接外撒或用植物油調上。 8.蚌蛤粉干搽之。 9.烏韭全草水煎熏洗。 10.藿香正氣水1瓶。先將患足置于溫熱水中浸泡洗凈,擦干,再將藿香正氣水涂于趾間患處,早、中、晚各1次。5天為1療程。 11.土荊皮根90克,白酒250毫升。酒浸一周后外搽患處。 12.鐵銹、米醋各適量。鐵銹研細,用米醋配成60%溶液(呈棕紅色)。使用前將手腳洗凈,以棉球蘸醋銹液涂患處,每日1次。 13.川黃連(碎)、升麻各30克,五倍子(碎)45克,75%酒精500毫升。上藥放入酒精浸泡4~6日,濾出藥渣;藥渣可再用75%酒精浸泡(以浸沒藥渣為準),1周后即可將藥渣濾除。先用消毒棉抹干患處,敷上浸有藥液的紗布,每隔2~4小時換藥1次。 14.木瓜、甘草各30克。上藥水煎去渣,晾溫后洗腳5~10分鐘,每日1劑。 15.藿香25克,生大黃2克,黃精、明礬各10克。上藥以白醋500克浸泡24小時,煮沸冷卻。用此液浸洗患部3~4小時,用藥期間5天內不接觸堿性物質如肥皂、石灰等。 16.葛根、白礬、千里光等量。上藥烘干,研末密封包裝,每袋40克。每晚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3000毫升混勻,將患腳置于藥水中浸泡20分鐘即可。7日為1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它藥物。 17.生地60克,當歸15克。水煎服,也可用藥液浸患處。 18.鮮飛揚草90克,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3~5天,取浸液外擦。 1.有繼發感染時,首先全身應用抗菌素。 2.有皰型可用3%硼酸溶液或1/1000的醋酸鉛浸泡,每日一次,每次20分鐘,擦爛型可先外用軟膏類藥物如復方苯甲酸軟膏、硫磺水楊酸軟膏,亦可外用霉克、孚琪或1%物質比萘芬軟膏等。 3.對于頑固難治的皮膚癬菌感染可給予口服藥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1.陳醋100毫升,加200毫升水熬開,倒入洗腳盆里,溫度在40~50℃時攪拌后浸泡患腳,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2.大蒜若干,搗爛成糊狀敷于患處,約10分鐘左右將其擦去,再涂睛些金霉素眼膏,兩天1次,連用3次可愈。 3.蔥頭14根,白蜜120克。共搗爛為泥,擦患處。 |
紅腫 | 紅腫 red and swollen; inflamed 紅腫 hóngzhǒng 由于局部血管擴張及血液過多而引起的一部分皮膚的發紅腫脹。 皮膚很腫也很紅。 紅腫的英文翻譯 1.Redness 腳癬是由絲狀真菌侵入足部皮膚而引起的皮膚病,它常在腳趾下面皮膚(特別是第四趾與第五趾)及腳趾間的皮膚處發生。串門換鞋,或別的原因接觸到患者腳部脫落的皮膚,那么你也可能遭到感染。 紅腫、脫皮、發癢,并且發出特殊的臭味。汗或水使得皮膚上層變白及潮濕,以致腳的其他部分也會受到影響。腳癬具有輕度的傳染性。雖然刺癢難受,但一般不會造成嚴重危害。 1.保持足部清潔、干燥,勤洗腳,勤換鞋襪。在淋浴或在游泳以及洗腳之后,要細心地將腳趾縫擦干。要穿具有吸水性的自然棉襪,穿鏤孔涼鞋或有透氣孔鞋面的鞋子,保持皮膚干燥。 2.腳多汗及經常穿長筒靴、膠鞋者,可在鞋襪內撒足癬粉。 3.不可用手抓腳,以免染上手癬。 4.洗用外用藥宜兩藥交替使用,同一種藥不宜久用。痊愈后,每周涂藥1次,天熱更宜堅持。 5.治療腳癬時,不宜接觸肥皂等堿性物質,以免使藥效降低。 6.腳癢時,用熱水燙腳的習慣不可取,因其容易擴散癬癥,甚至引發淋巴管炎。 7.不要與人共用毛巾或腳墊,以免感染他人。 1.杏李根30克,石榴皮30克,大飛揚12克,透骨草20克。煎水后,外熏蒸雙足。 2.艾葉60克,蒜頭20克,劉寄奴根20克,米糠12克。煎后浸泡雙足,每次15分鐘。 3.斷腸菜30克,虎耳草30克,馬齒莧30克,淘米水250克。將藥物煎后加熱,浸泡雙足。 4.酒藥花葉數張。感想末,加白礬少許,擦患處,或取鮮葉揉爛擦患處。 5.馬尾黃連15克,黃柏30克,新鮮豬膽1個,冰片1克。先將馬尾黃連、黃柏水煎成糊狀,去渣,再下豬膽汁,微火煎1~2分鐘,離火,待溫加冰片攪勻,每晚擦患處。 6.樟腦15克,黃蠟30克。將黃蠟加熱,攤在消毒的紗布上。樟腦為末,撒在黃蠟面上,貼患處。每日或隔日換1次。 7.土大黃120克,枯礬30克,共為細末,直接外撒或用植物油調上。 8.蚌蛤粉干搽之。 9.烏韭全草水煎熏洗。 10.藿香正氣水1瓶。先將患足置于溫熱水中浸泡洗凈,擦干,再將藿香正氣水涂于趾間患處,早、中、晚各1次。5天為1療程。 11.土荊皮根90克,白酒250毫升。酒浸一周后外搽患處。 12.鐵銹、米醋各適量。鐵銹研細,用米醋配成60%溶液(呈棕紅色)。使用前將手腳洗凈,以棉球蘸醋銹液涂患處,每日1次。 13.川黃連(碎)、升麻各30克,五倍子(碎)45克,75%酒精500毫升。上藥放入酒精浸泡4~6日,濾出藥渣;藥渣可再用75%酒精浸泡(以浸沒藥渣為準),1周后即可將藥渣濾除。先用消毒棉抹干患處,敷上浸有藥液的紗布,每隔2~4小時換藥1次。 14.木瓜、甘草各30克。上藥水煎去渣,晾溫后洗腳5~10分鐘,每日1劑。 15.藿香25克,生大黃2克,黃精、明礬各10克。上藥以白醋500克浸泡24小時,煮沸冷卻。用此液浸洗患部3~4小時,用藥期間5天內不接觸堿性物質如肥皂、石灰等。 16.葛根、白礬、千里光等量。上藥烘干,研末密封包裝,每袋40克。每晚取粉劑1袋倒入盆中,加溫水3000毫升混勻,將患腳置于藥水中浸泡20分鐘即可。7日為1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它藥物。 17.生地60克,當歸15克。水煎服,也可用藥液浸患處。 18.鮮飛揚草90克,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3~5天,取浸液外擦。 1.有繼發感染時,首先全身應用抗菌素。 2.有皰型可用3%硼酸溶液或1/1000的醋酸鉛浸泡,每日一次,每次20分鐘,擦爛型可先外用軟膏類藥物如復方苯甲酸軟膏、硫磺水楊酸軟膏,亦可外用霉克、孚琪或1%物質比萘芬軟膏等。 3.對于頑固難治的皮膚癬菌感染可給予口服藥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1.陳醋100毫升,加200毫升水熬開,倒入洗腳盆里,溫度在40~50℃時攪拌后浸泡患腳,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2.大蒜若干,搗爛成糊狀敷于患處,約10分鐘左右將其擦去,再涂睛些金霉素眼膏,兩天1次,連用3次可愈。 3.蔥頭14根,白蜜120克。共搗爛為泥,擦患處。 |
熬煎 | 熬煎 熬煎,漢語詞匯。 拼音:áo jīan 比喻憂愁與苦難受盡熬煎;也說煎熬。 語出唐 顧況 《歸陽蕭寺》詩:“苦哉千萬人,流血成丹川!此輩之死后,鑊湯所熬煎。” |
困苦 | 困苦 困苦,漢語詞匯。 拼音:kùn kǔ 指艱難窮苦,苦痛,難受等。語出《莊子·逍遙游》:“今子有大樹……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愜意 | 愜意 愜意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qiè yì,形容心情感到愉快暢快,愉悅或舒暢或者是滿意;稱心;舒服。反義詞為別扭,難受,痛苦 ,苦悶,愁悶,難過,傷心,郁悶等。 出處唐·韓偓《惆悵》詩:“朗月清風難愜意,詞人絕色多傷離。”元·劉祁《歸潛志》卷四:“太尉贈以白金百星,其人猶不愜意而去。”明·顧炎武《答曾庭聞書》:“《日知錄》三十卷已行其八,而尚未愜意。”魏巍《東方第三部》第一章:“談起這一切,小契是多么地愜意啊。” |
愜意 | 愜意 愜意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qiè yì,形容心情感到愉快暢快,愉悅或舒暢或者是滿意;稱心;舒服。反義詞為別扭,難受,痛苦 ,苦悶,愁悶,難過,傷心,郁悶等。 出處唐·韓偓《惆悵》詩:“朗月清風難愜意,詞人絕色多傷離。”元·劉祁《歸潛志》卷四:“太尉贈以白金百星,其人猶不愜意而去。”明·顧炎武《答曾庭聞書》:“《日知錄》三十卷已行其八,而尚未愜意。”魏巍《東方第三部》第一章:“談起這一切,小契是多么地愜意啊。” |
伏脈 | 伏脈 伏脈,脈學名詞。指一種脈象。脈來伏隱,重按推筋著骨始得。或曰:極重按之,著骨乃得。 見于邪閉、厥證、痛極等病證。《難經·十八難》:“伏者,脈行筋下也。” 伏脈主病 伏脈。重按著骨,指下裁(通“才”,僅僅)功(脈經)。脈行筋下(刊誤)。 [體狀詩]伏脈推筋著骨尋,指間裁動隱然深。傷寒欲汗陽將解,厥逆臍疼證屬陰。 [相類詩]沉幫筋骨自調勻,伏則椎筋著骨尋。沉細如綿真弱脈,弦長實大是牢形。 [主病詩]伏為霍亂吐頻頻,腹痛多緣宿食停。蓄飲老痰成積聚,散寒溫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雙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兀wù:高而上平樣。兀兀,此處形容心中難受的樣子)。當關腹痛困沉沉,關后疝疼還破腹(破腹:此處形容疼痛劇烈)。 |
伏脈 | 伏脈 伏脈,脈學名詞。指一種脈象。脈來伏隱,重按推筋著骨始得。或曰:極重按之,著骨乃得。 見于邪閉、厥證、痛極等病證。《難經·十八難》:“伏者,脈行筋下也。” 伏脈主病 伏脈。重按著骨,指下裁(通“才”,僅僅)功(脈經)。脈行筋下(刊誤)。 [體狀詩]伏脈推筋著骨尋,指間裁動隱然深。傷寒欲汗陽將解,厥逆臍疼證屬陰。 [相類詩]沉幫筋骨自調勻,伏則椎筋著骨尋。沉細如綿真弱脈,弦長實大是牢形。 [主病詩]伏為霍亂吐頻頻,腹痛多緣宿食停。蓄飲老痰成積聚,散寒溫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雙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兀wù:高而上平樣。兀兀,此處形容心中難受的樣子)。當關腹痛困沉沉,關后疝疼還破腹(破腹:此處形容疼痛劇烈)。 |
毒藥苦口 | 辭典解釋毒藥苦口 dú yào kǔ kǒu 毒藥,攻毒治病的藥。指苦而難以下咽的藥物卻有治病的功效。比喻正直深刻的批評,雖使人難受,卻能讓人改正缺失。《漢書.卷四四.淮南厲王劉長傳》 :「毒藥苦口利病,忠言逆耳利行。」 |
饑不欲食 | 饑不欲食 饑不欲食,病癥名。中醫認為陰虛火旺可以表現為饑不欲食,胃陰虧虛,導致胃的受納功能失常,吃下去東西會不好消化。可是陰虛陽亢,虛火又消耗著水谷精微,導致機體需要更多的飲食。所以外在表現就是這個人容易餓,可是吃下去東西后胃又難受的矛盾表現。 |
羨慕 | 羨慕 (漢語詞語)羨慕,拼音 xiàn mù,注音,近義詞是驚羨,反義詞是 鄙視、討厭、嫉妒、 妒忌、眼紅。愛慕,欽慕。形容因喜愛他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優越條件等而希望自己也能達到。人要將其化作自己的動力去努力,千萬不要放任其產生嫉妒心,它是讓人感受到的是難受的滋味,嚴重的會產生恨的情感,切記一旦產生嫉妒心一定要將其克服才行。 |
火燒火燎 | 火燒火燎【解釋】燎:燒。被火燒烤。比喻心里非常著急或身上熱得難受。【出處】老舍《鼓書藝人》十九:“她遭到了不幸,比個寡婦還不如。往后怎么辦?想到這里,她心里火燒火燎,呆呆坐著,急得一身汗。”【近義詞】心如火焚、心急如焚【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指發熱或遇到令人焦急的事情 |
看破紅塵 | 看破紅塵【解釋】舊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度。現也指受挫折后消極回避、無所作為的生活態度。【出處】漢·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云相連。”【示例】~的老漢,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難受。 ◎柳青《創業史·題敘》【近義詞】四大皆空、與世無爭、超然物外【反義詞】天倫之樂【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指出家為僧 |
火燒火燎 | 【解釋】燎:燒。被火燒烤。比喻心里非常著急或身上熱得難受。【出處】老舍《鼓書藝人》十九:“她遭到了不幸,比個寡婦還不如。往后怎么辦?想到這里,她心里火燒火燎,呆呆坐著,急得一身汗。”【近義詞】心如火焚、心急如焚【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指發熱或遇到令人焦急的事情 |
羨慕 | 羨慕 (漢語詞語)羨慕,拼音 xiàn mù,注音,近義詞是驚羨,反義詞是 鄙視、討厭、嫉妒、 妒忌、眼紅。愛慕,欽慕。形容因喜愛他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優越條件等而希望自己也能達到。人要將其化作自己的動力去努力,千萬不要放任其產生嫉妒心,它是讓人感受到的是難受的滋味,嚴重的會產生恨的情感,切記一旦產生嫉妒心一定要將其克服才行。 |
看破紅塵 | 【解釋】舊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度。現也指受挫折后消極回避、無所作為的生活態度。【出處】漢·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云相連。”【示例】~的老漢,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難受。 ◎柳青《創業史·題敘》【近義詞】四大皆空、與世無爭、超然物外【反義詞】天倫之樂【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指出家為僧 |
不痛不癢 | 不痛不癢【解釋】既不是痛,也不是癢。原形容說不出的一種難受。現多比喻不觸及實質,不切中要害,不解決問題。【出處】明·吳炳《情郵記·反噬》:“這事不痛不癢,卻是一個大題目。”【示例】即如小弟幼時,忽從面上生一肉核,非瘡非疣,~。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六回【近義詞】不得要領、轉彎抹角【反義詞】一語中的、一針見血【語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補語;含貶義,形容沒觸及要害 |
啼笑皆非 | 啼笑皆非【解釋】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處境尷尬或既令人難受又令人發笑的行為。【出處】沙汀《煩惱》:“劉久發啼笑皆非地站起來了。”【近義詞】哭笑不得、狼狽不堪【反義詞】鎮定自若【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補語;含貶義 |
不痛不癢 | 【解釋】既不是痛,也不是癢。原形容說不出的一種難受。現多比喻不觸及實質,不切中要害,不解決問題。【出處】明·吳炳《情郵記·反噬》:“這事不痛不癢,卻是一個大題目。”【示例】即如小弟幼時,忽從面上生一肉核,非瘡非疣,~。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六回【近義詞】不得要領、轉彎抹角【反義詞】一語中的、一針見血【語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補語;含貶義,形容沒觸及要害 |
飽脹 | 飽脹 “飽脹”一詞,原是人吃飽了飯或吃多了東西,肚皮太脹了,脹得難受,引申出“憋氣”、“不舒服”、“討厭”之意,甚至帶有憎嫌的意思,又夾有生氣的樣子。具體的意思要看此詞使用的語境,即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樣的狀態下。 |
悲摧 | 悲摧 從字面上來看意思是“悲慘得催人淚下”,一般表示不稱意,不順心,失敗,傷心,悔恨等意思,和眾多網絡詞匯一樣帶有較強的戲謔意味。一般用于感嘆感嘆自己的情況很糟,內心難受而無法用語言全部表達出來。 |
大紅大綠 | 大紅大綠【解釋】指顏色濃艷。【出處】老舍《新時代的舊悲劇》七:“各處都是新油飾的,大紅大綠,象個鄉下的新娘子,盡力打扮而怪難受的。”【示例】她的衣著大紅大綠,很遠就能認出來。 |
干噦 | 干噦 干噦:要吐又吐不出來。胃靠上一部分惡心,難受。 |
慪人 | 慪人 詞語解析 《紅樓夢》第二十回:“你只怨人行動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慪人難受。”《紅樓夢》第一一三回:“有甚么又不說,盡著在這里慪人。 |
氣息 | 氣息 是用嗅覺器官所感覺到的或辨別出的一種感覺,它可能是令人感到舒適愉快,也可能是令人厭惡難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