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訓練試題及答案(五)
古詩鑒賞
綏州作①
韋莊
雕陰②無樹水南流,雉堞連云古帝州。
帶雨晚駝鳴遠戍,望鄉孤客倚高樓。
明妃去日花應笑,蔡琰③歸時鬢已秋。
一曲單于④暮烽起,扶蘇城上月如鉤。
[注]①本詩是韋莊年輕時外出求學因羈留綏州時所作。綏州城亦稱扶蘇城,最高處即秦皇長子扶蘇墓。②雕陰:綏州城南門正面之山即雕陰山。③蔡琰:字文姬,三國時人。④單于:曲調名。
8.頸聯中“笑”和“秋”二字分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加以賞析。(5分)
9.尾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說明。(6)
二
浪淘沙 吳琚①
岸柳可藏鴉,路轉溪斜。忘機②鷗鷺立汀沙。咫尺鐘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臨水整烏紗,兩鬢蒼華。故鄉心事在天涯。幾日不來春便老,開盡桃花。
【注釋】①吳琚,南宋汴(今河南開封)人。本詞是他于宋寧宗慶元六年(1200)以鎮安節度使判建康府(今江蘇南京)后所作。此時朝廷腐敗,江南士氣低落,恢復中原已成泡影。②忘機,指忘卻巧詐之心,與世無爭,自甘恬淡。
8.詞句“咫尺鐘山迷望眼,一半云遮”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
9.這首詞下半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三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釋】①香砌:指花壇。②真珠:即珍珠。③欹(qī) :傾斜。④都來:算來。
8.上闋是從怎樣來描寫秋夜景象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5分)
9.本詞下闋以“愁”為核心,請分析下闋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來訴說詞人內心的無盡愁苦的?(6分)
四
千秋歲①
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醉。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②會,鹓鷺同飛蓋③。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注]①千秋歲:詞牌名。此詞作于詞人被貶處州時。②西池:汴京(今開封)金明池。③鹓鷺:兩種鳥,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整齊有序,就如同排列飛行的鹓鳥和鷺鳥。飛蓋,狀車輛之疾行,這里代指車。
6.詞的開頭四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描述。這四句在全詞中有何作用?(5分)
7.“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是傳頌千古的名句,請結合全詞對其表達技巧進行賞析。(6分)
五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①
趙 鼎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②,回首東風淚滿衣。
注:①本詞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節。②華胥夢:傳說黃帝夢游華胥之國,該國社會繁榮祥和。
(1)這首詞煉字很有特色,前兩句哪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4分)
(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請作簡要賞析。(4分)
六
鷓鴣天·惜別
[宋] 嚴仁
一曲危弦①斷客腸。津橋捩柂②轉牙檣③。江心云帶蒲帆重,樓上風吹粉淚香。
瑤草碧,柳芽黃。載將離恨過瀟湘。請君看取東流水,方識人間別意長。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 duò):扭轉船舵。③牙檣:飾以象牙的帆檣。
8.上片后兩句描寫了一幕什么樣的場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樣的藝術效果?(5分)
9.詞的下片是怎樣表現人物情感的?請結合詞句分析。(6分)
七
蝶戀花 晏幾道
千葉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內樣妝先試。月臉冰肌香細膩。風流新稱東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誰相比。橫玉聲中吹滿地。好枝長恨無 人寄。
8、詞的上片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了梅花怎樣的特點?(6分)
9、詞中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試做分析。(5分)
參考答案
一
8.“笑”指歡笑,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明妃出塞路經綏州,連路邊的花兒都露出笑臉;“秋”,指秋霜,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寫蔡琰歸漢路過綏州時鬢已秋霜。(3分)“笑”和“秋”寫出了作者深層的感嘆:我也是帶著希冀與笑意來綏州的,歸去時大概不會也兩鬢秋霜吧。(2分)
9.尾聯描繪了一幅秋日晚景圖:(1分)無邊的暮煙在升騰,凄清的曲子在暮煙中回響,扶蘇城上彎月如鉤。(2分)整個畫面凄涼空茫,既表現了作者離開家鄉的孤獨和不知道何時才能擺脫羈留處境的苦悶,也傳達了對前途的擔憂。(3分)
二
8.(5分)奠定了全詞沉重壓抑的感情基調(或 “渲染了低沉壓抑的氣氛”/“烘托了詞人悲傷沉重的心情”)。(2分)詞句寫了詞人春日來到建康城外鐘山下,鐘山就在眼前,卻被云霧遮擋,遠望一片迷茫,大好春光不可觀賞,引致詞人心境迷茫惆悵、郁郁不樂。(3分)
9.(6分)表達了詞人思念故土卻收復無望,年華逝去卻壯志難酬的情感。(3分)“故鄉心事在天涯”表達了對遠在天涯的家鄉的思念,但故鄉卻已淪亡的無奈;“臨水整烏紗,兩鬢蒼華”“幾日不來春便老”表達詞人急切希望有所作為卻因朝廷腐敗無能,直至兩鬢花白愿望都難以實現的郁悶。(3分)
三
8.作者主要通過視覺、聽覺,抓住秋聲和秋色來描寫秋夜景象。(2分)“紛紛墜葉”句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樹葉飄墜香階之狀。(1分)“天淡銀河”、“月華如練”句則訴諸視覺,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明凈的月光,營造典型的相思氛圍。(2分)
9.①夸張手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運用夸張手法,比入腸化淚更進一層,愁情更是難堪凄切。② 情態描寫(細節描寫):下片先以一個“愁”字盡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枕頭欹斜”,作者以極為簡練的語言生動寫出了詞人挑燈倚枕獨對燈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態的愁態。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陰暗的氛圍,表達了詞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諳盡孤眠滋味”,這句以獨白式的語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難眠的難言愁情。“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作者的內心獨白形象地寫出了無法排遣的愁情。(手法1分,分析2分,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
四
1.詞的開頭四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描述。這四句在全詞中有何作用?(5分)
答案:淺淺的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消退了,天氣轉暖,花影搖曳,鶯聲盈耳,一派熱鬧的城郊暮春風光。(2分)這四句寫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動的時令、地點。(1分)以樂景襯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2分)
2.“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是傳頌千古的名句,請結合全詞內容對其表現手法進行賞析。(6分)
答案:“春去也”運用雙關。一聲浩嘆,不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時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將一去不復返,可謂一語雙關,言簡意深。“飛紅萬點愁如海”運用了借代、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飛紅萬點”生動地寫出了暮春時節落英繽紛的景象,畫面凄美,令人傷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測、茫無邊際的大海寫出了詞人愁之深、愁之廣,這愁既有傷春之愁、年華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兩種手法,并作分析即可。6分。)
五
(1)“驚”字用得最好。(1分)“驚”字與首句的“那知”相呼應,(1分)不但表現了時序推移之速,而且寫出了如夢初醒之情態,充分表達了作者恨時思國的愛國情懷。(2分)
評分標準:意思對即可。如答其它的字,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但不能超過2分。
(2)參考答案一:主要運用了反襯(對比)的表現手法(1分)。詞人通過回憶當年全盛時的歡樂反襯(對比)南渡后客居的悲涼(2分),突出了沉重的愛國之思(1分)。
參考答案二:主要運用了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1分)。上片實寫南渡后客居的悲涼,下片轉入對當年全盛時歡樂生活的回憶,結尾兩句又跌入悲愴的現實(2分),表達了沉重的愛國之思(1分)。
評分標準:意思對即可。答兩種表現手法中一種分析正確即可得滿分,但要看結合詩歌分析給分。
六
8. ①巧用空間轉換,描寫了一幕凄楚凝重、情意深摯的離別場景,行人乘船緩緩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樓眺望,粉淚漣漣。②“重”字表面上寫蒲帆滯重,船行緩慢,實則暗示遠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共5分,分析場景2分,賞析“重”字3分)
9. ①以樂景寫哀情。“瑤草碧,柳芽黃”兩句以景的清新明麗,反襯心情的哀婉憂傷;②化虛為實,“載將”句化抽象為形象,將無形的“離恨”寫得具體而有分量,生動地寫出離恨的沉重;③比喻,末兩句以眼前東流不息的江水,來比綿綿不盡的離愁別恨,自然渾成。(共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七
8、手法①擬人,寫梅花先試妝;②比喻,寫梅花如月如冰般潔白;(手法各1分,分析1分)特點:①嬌媚②色白③笑對嚴寒(任意2點,2分)
9、①寫出了對梅花的喜愛之情;②以花喻人,寫詩人如梅花一般,被吹落枝頭,表達了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情;③寄托了自己高潔的情懷。
綏州作①
韋莊
雕陰②無樹水南流,雉堞連云古帝州。
帶雨晚駝鳴遠戍,望鄉孤客倚高樓。
明妃去日花應笑,蔡琰③歸時鬢已秋。
一曲單于④暮烽起,扶蘇城上月如鉤。
[注]①本詩是韋莊年輕時外出求學因羈留綏州時所作。綏州城亦稱扶蘇城,最高處即秦皇長子扶蘇墓。②雕陰:綏州城南門正面之山即雕陰山。③蔡琰:字文姬,三國時人。④單于:曲調名。
8.頸聯中“笑”和“秋”二字分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加以賞析。(5分)
9.尾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說明。(6)
二
浪淘沙
臨水整烏紗,兩鬢蒼華。故鄉心事在天涯。幾日不來春便老,開盡桃花。
【注釋】①吳琚,南宋汴(今河南開封)人。本詞是他于宋寧宗慶元六年(1200)以鎮安節度使判建康府(今江蘇南京)后所作。此時朝廷腐敗,江南士氣低落,恢復中原已成泡影。②忘機,指忘卻巧詐之心,與世無爭,自甘恬淡。
8.詞句“咫尺鐘山迷望眼,一半云遮”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
9.這首詞下半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三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釋】①香砌:指花壇。②真珠:即珍珠。③欹(qī) :傾斜。④都來:算來。
8.上闋是從怎樣來描寫秋夜景象的?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5分)
9.本詞下闋以“愁”為核心,請分析下闋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來訴說詞人內心的無盡愁苦的?(6分)
四
千秋歲①
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醉。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②會,鹓鷺同飛蓋③。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注]①千秋歲:詞牌名。此詞作于詞人被貶處州時。②西池:汴京(今開封)金明池。③鹓鷺:兩種鳥,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整齊有序,就如同排列飛行的鹓鳥和鷺鳥。飛蓋,狀車輛之疾行,這里代指車。
6.詞的開頭四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描述。這四句在全詞中有何作用?(5分)
7.“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是傳頌千古的名句,請結合全詞對其表達技巧進行賞析。(6分)
五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①
趙 鼎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②,回首東風淚滿衣。
注:①本詞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節。②華胥夢:傳說黃帝夢游華胥之國,該國社會繁榮祥和。
(1)這首詞煉字很有特色,前兩句哪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4分)
(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請作簡要賞析。(4分)
六
鷓鴣天·惜別
[宋] 嚴仁
一曲危弦①斷客腸。津橋捩柂②轉牙檣③。江心云帶蒲帆重,樓上風吹粉淚香。
瑤草碧,柳芽黃。載將離恨過瀟湘。請君看取東流水,方識人間別意長。
【注】①危弦:哀弦。②捩柂(liè duò):扭轉船舵。③牙檣:飾以象牙的帆檣。
8.上片后兩句描寫了一幕什么樣的場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樣的藝術效果?(5分)
9.詞的下片是怎樣表現人物情感的?請結合詞句分析。(6分)
七
蝶戀花
千葉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內樣妝先試。月臉冰肌香細膩。風流新稱東君意。
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誰相比。橫玉聲中吹滿地。好枝長恨無 人寄。
8、詞的上片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了梅花怎樣的特點?(6分)
9、詞中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試做分析。(5分)
參考答案
一
8.“笑”指歡笑,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明妃出塞路經綏州,連路邊的花兒都露出笑臉;“秋”,指秋霜,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法,寫蔡琰歸漢路過綏州時鬢已秋霜。(3分)“笑”和“秋”寫出了作者深層的感嘆:我也是帶著希冀與笑意來綏州的,歸去時大概不會也兩鬢秋霜吧。(2分)
9.尾聯描繪了一幅秋日晚景圖:(1分)無邊的暮煙在升騰,凄清的曲子在暮煙中回響,扶蘇城上彎月如鉤。(2分)整個畫面凄涼空茫,既表現了作者離開家鄉的孤獨和不知道何時才能擺脫羈留處境的苦悶,也傳達了對前途的擔憂。(3分)
二
8.(5分)奠定了全詞沉重壓抑的感情基調(或 “渲染了低沉壓抑的氣氛”/“烘托了詞人悲傷沉重的心情”)。(2分)詞句寫了詞人春日來到建康城外鐘山下,鐘山就在眼前,卻被云霧遮擋,遠望一片迷茫,大好春光不可觀賞,引致詞人心境迷茫惆悵、郁郁不樂。(3分)
9.(6分)表達了詞人思念故土卻收復無望,年華逝去卻壯志難酬的情感。(3分)“故鄉心事在天涯”表達了對遠在天涯的家鄉的思念,但故鄉卻已淪亡的無奈;“臨水整烏紗,兩鬢蒼華”“幾日不來春便老”表達詞人急切希望有所作為卻因朝廷腐敗無能,直至兩鬢花白愿望都難以實現的郁悶。(3分)
三
8.作者主要通過視覺、聽覺,抓住秋聲和秋色來描寫秋夜景象。(2分)“紛紛墜葉”句主要是訴諸聽覺,借耳朵所聽到的沙沙聲響,感知到樹葉飄墜香階之狀。(1分)“天淡銀河”、“月華如練”句則訴諸視覺,勾畫出秋夜空曠的天宇、明凈的月光,營造典型的相思氛圍。(2分)
9.①夸張手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腸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運用夸張手法,比入腸化淚更進一層,愁情更是難堪凄切。② 情態描寫(細節描寫):下片先以一個“愁”字盡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枕頭欹斜”,作者以極為簡練的語言生動寫出了詞人挑燈倚枕獨對燈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態的愁態。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陰暗的氛圍,表達了詞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諳盡孤眠滋味”,這句以獨白式的語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難眠的難言愁情。“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作者的內心獨白形象地寫出了無法排遣的愁情。(手法1分,分析2分,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
四
1.詞的開頭四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描述。這四句在全詞中有何作用?(5分)
答案:淺淺的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消退了,天氣轉暖,花影搖曳,鶯聲盈耳,一派熱鬧的城郊暮春風光。(2分)這四句寫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動的時令、地點。(1分)以樂景襯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2分)
2.“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是傳頌千古的名句,請結合全詞內容對其表現手法進行賞析。(6分)
答案:“春去也”運用雙關。一聲浩嘆,不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時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將一去不復返,可謂一語雙關,言簡意深。“飛紅萬點愁如海”運用了借代、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飛紅萬點”生動地寫出了暮春時節落英繽紛的景象,畫面凄美,令人傷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測、茫無邊際的大海寫出了詞人愁之深、愁之廣,這愁既有傷春之愁、年華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兩種手法,并作分析即可。6分。)
五
(1)“驚”字用得最好。(1分)“驚”字與首句的“那知”相呼應,(1分)不但表現了時序推移之速,而且寫出了如夢初醒之情態,充分表達了作者恨時思國的愛國情懷。(2分)
評分標準:意思對即可。如答其它的字,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但不能超過2分。
(2)參考答案一:主要運用了反襯(對比)的表現手法(1分)。詞人通過回憶當年全盛時的歡樂反襯(對比)南渡后客居的悲涼(2分),突出了沉重的愛國之思(1分)。
參考答案二:主要運用了虛實相生的表現手法(1分)。上片實寫南渡后客居的悲涼,下片轉入對當年全盛時歡樂生活的回憶,結尾兩句又跌入悲愴的現實(2分),表達了沉重的愛國之思(1分)。
評分標準:意思對即可。答兩種表現手法中一種分析正確即可得滿分,但要看結合詩歌分析給分。
六
8. ①巧用空間轉換,描寫了一幕凄楚凝重、情意深摯的離別場景,行人乘船緩緩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樓眺望,粉淚漣漣。②“重”字表面上寫蒲帆滯重,船行緩慢,實則暗示遠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共5分,分析場景2分,賞析“重”字3分)
9. ①以樂景寫哀情。“瑤草碧,柳芽黃”兩句以景的清新明麗,反襯心情的哀婉憂傷;②化虛為實,“載將”句化抽象為形象,將無形的“離恨”寫得具體而有分量,生動地寫出離恨的沉重;③比喻,末兩句以眼前東流不息的江水,來比綿綿不盡的離愁別恨,自然渾成。(共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七
8、手法①擬人,寫梅花先試妝;②比喻,寫梅花如月如冰般潔白;(手法各1分,分析1分)特點:①嬌媚②色白③笑對嚴寒(任意2點,2分)
9、①寫出了對梅花的喜愛之情;②以花喻人,寫詩人如梅花一般,被吹落枝頭,表達了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情;③寄托了自己高潔的情懷。
上一篇:古詩鑒賞訓練試題及答案(四)
下一篇:古詩鑒賞訓練試題及答案(三)
* 古詩鑒賞綏州作①?韋莊雕陰②無樹水南流,雉堞連云古帝州。帶雨晚駝鳴遠戍,望鄉孤客倚高樓。明妃去日花應笑,蔡琰③歸時鬢已秋。一曲單于④暮烽起,扶蘇城上月如鉤。[注]①本詩是韋莊年輕時外出求學因羈留綏州時所作。綏州城亦稱扶蘇城,最高處即秦皇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