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靸著芒鞋不杖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靸著芒鞋不杖藜”全詩
他峰葉盡一霜后,仙洞春如三月間。
白須道人年八十,指予漈路從溪入。
靸著芒鞋不杖藜,嘯泉歸去衣裳濕。
分類:
《贈劉道士》趙汝回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劉道士》是一首宋代趙汝回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竹巖鳥啼云影閑,
This tranquil scene of bamboo-covered cliffs, where birds sing and clouds cast shadows,
此是玉帝藏書山。
Is the mountain where the Jade Emperor keeps his precious books.
他峰葉盡一霜后,
After the leaves on those peaks have been touched by frost,
仙洞春如三月間。
The immortal caves still retain the essence of spring, as if it were the third month.
白須道人年八十,
The white-bearded Taoist is eighty years old,
指予漈路從溪入。
He points to the narrow path leading from the stream,
靸著芒鞋不杖藜,
Wearing straw sandals and not carrying a walking stick,
嘯泉歸去衣裳濕。
He sings by the spring, returning home with damp clothes.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神秘的山岳景觀,以及一位年老的道士的生活情景。竹巖、鳥啼、云影等元素展現了山靜謐的氛圍,而玉帝藏書山的形象則帶有神秘感。詩中的道士年過八旬,仍然精神矍鑠,他指著一條從溪流邊通往山中的小徑,展示了他對修仙之道的熟悉和指引。他穿著簡樸,沒有拄著拐杖,表現出他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最后,他在泉水旁高歌一曲,雖然衣裳濕潤,但滿懷喜悅地返回自己的家。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道士生活的描繪,展現了宋代文人對于山水和道教文化的情感追求。竹巖山水的描寫營造了一種寧靜、神秘的氛圍,與道士修行的主題相呼應。道士作為一個象征著傳統文化價值觀和精神追求的形象,展示了他對自然和道法的理解和探索。他的簡樸生活態度和與自然的融洽關系也體現了道教的思想和修行理念。
整首詩詞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山水景色和道士生活的深入感悟。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的描寫,趙汝回將讀者帶入了一個超脫塵俗的世界,呈現了一種寧靜、神秘和與自然共生的美感。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和人文的融合,傳遞了一種追求內心平靜與超越的情感,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靸著芒鞋不杖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iú dào shì
贈劉道士
zhú yán niǎo tí yún yǐng xián, cǐ shì yù dì cáng shū shān.
竹巖鳥啼云影閑,此是玉帝藏書山。
tā fēng yè jǐn yī shuāng hòu, xiān dòng chūn rú sān yuè jiān.
他峰葉盡一霜后,仙洞春如三月間。
bái xū dào rén nián bā shí, zhǐ yǔ jì lù cóng xī rù.
白須道人年八十,指予漈路從溪入。
sǎ zhe máng xié bù zhàng lí, xiào quán guī qù yī shang shī.
靸著芒鞋不杖藜,嘯泉歸去衣裳濕。
“靸著芒鞋不杖藜”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