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方能讀杜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五十方能讀杜詩”全詩
少年莫漫輕吟詠,五十方能讀杜詩。
分類:
作者簡介(陳繼儒)

陳繼儒(1558~1639)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諸生,年二十九,隱居小昆山,后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屢奉詔征用,皆以疾辭。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云山卷》等傳世。著有《妮古錄》、《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
《讀少陵集》陳繼儒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少陵集》是明代作家陳繼儒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兔子逃離如飛的神鷹見過,
珍珠沉入無底的老龍知道。
年輕人不要輕率地吟詠詩歌,
五十歲才能讀懂杜甫的詩作。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兔子、神鷹、珍珠和老龍的描繪,表達了一種生命的歷程和學習的觀點。兔子逃離的速度快得讓神鷹都看不見,珍珠沉入深不可測的海底,老龍深知這一切。這些形象象征著生命中的瞬息即逝和無盡的智慧。詩人告誡年輕人不要輕率地吟詠詩歌,而是要經過五十歲的沉淀和積累才能真正讀懂杜甫的詩作,體會其中的深意和哲理。
賞析:
《讀少陵集》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生命和學習的隱喻,傳遞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兔子逃離如飛,體現了年輕人追逐夢想和追求的熱情和速度,而神鷹見過兔子的速度也表明了人生中總有更高更遠的目標等待著我們去追求。珍珠沉入無底,象征著知識的廣博和深奧,人們只能不斷地去探索和學習,才能逐漸接近真理的核心。老龍深知這一切,顯示了歲月的積累和智慧的積累。詩人通過這些象征和對比,告誡年輕人不要輕率地詠詩,而是要經歷歲月的沉淀和積累,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賞杜甫等偉大詩人的作品。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以及生動的隱喻和象征手法,給人以啟示和思考。它提醒年輕人要珍惜時間,不要急于求成,要通過積累和沉淀來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和智慧,才能領悟到更深層次的人生真理和詩歌的內涵。
“五十方能讀杜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shǎo líng jí
讀少陵集
tù tuō rú fēi shén gǔ jiàn, zhū chén wú dǐ lǎo lóng zhī.
兔脫如飛神鶻見,珠沉無底老龍知。
shào nián mò màn qīng yín yǒng, wǔ shí fāng néng dú dù shī.
少年莫漫輕吟詠,五十方能讀杜詩。
“五十方能讀杜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