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財供佛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以財供佛事”全詩
以財供佛事,不自費一物。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贈王居士》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王居士》
武林王居士,與子俱學佛。
以財供佛事,不自費一物。
中文譯文:
贈送給王居士
武林王居士,與他的子孫一起學習佛法。
他用自己的財富來供養佛教事業,毫不自私地不自己占用一件。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寫,描述了一個名叫王居士的人物。王居士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他與他的子孫一起專心致志地學習佛法。與一般人不同的是,王居士不僅自己修行,還用自己的財富來供養佛教的事業,以支持佛教的發展和傳播。令人欽佩的是,他并不自私地保留一點財富,完全將財富用于佛教事業,表現出他對佛法的虔誠和慷慨。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王安石對王居士的敬佩和贊頌。王居士以其學佛虔誠和供養佛教的慷慨行為,展現了一種高尚的品德和精神追求。他不僅追求個人的修行,更注重佛教事業的發展,將自己的財富無私地奉獻出來,為佛教的繁榮貢獻力量。這種行為彰顯了他對佛法的信仰和對眾生的關懷,同時也凸顯了他作為佛教信徒的崇高境界。
通過這首詩,王安石向讀者展示了王居士的美德和慷慨精神,傳達了對佛教信仰和行善行為的肯定和贊揚。詩中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表達方式,使人們對王居士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佛教精神和慈善行為的思考。
“以財供佛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wáng jū shì
贈王居士
wǔ lín wáng jū shì, yǔ zi jù xué fó.
武林王居士,與子俱學佛。
yǐ cái gòng fó shì, bù zì fèi yī wù.
以財供佛事,不自費一物。
“以財供佛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