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蕪還破燒痕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蕪還破燒痕青”全詩
嫩草已侵水面綠,平蕪還破燒痕青。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觀化十五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化十五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作品之一。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風煙漠漠半陰晴,
人道春歸不見形。
嫩草已侵水面綠,
平蕪還破燒痕青。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景色模糊、變幻不定的春天場景。詩中的“風煙漠漠”形容了一片模糊的景象,既有陰云飄渺,又有陽光的明亮。作者說人們在路上行走,卻無法看清春天的真實面目,春天的變化無常,很難捕捉到它的形象。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春天的一些跡象。嫩草已經長滿了水面,使它顯得綠意盎然。而平原上的蕪草卻被火燒過留下了青色的痕跡。這里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反映了春天的不同景象和變化。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春天的模糊和多變。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詩人表達了春天的無常和難以捉摸的特性。這種描寫手法給人一種朦朧、模糊的感覺,與宋代文人追求的意境相契合。此外,詩中的對比也增加了詩意的層次感。春天的迷離和明亮、綠意和燒痕的對比,更加突出了春天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變幻之美,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思考和感慨。
“平蕪還破燒痕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huà shí wǔ shǒu
觀化十五首
fēng yān mò mò bàn yīn qíng, rén dào chūn guī bú jiàn xíng.
風煙漠漠半陰晴,人道春歸不見形。
nèn cǎo yǐ qīn shuǐ miàn lǜ, píng wú hái pò shāo hén qīng.
嫩草已侵水面綠,平蕪還破燒痕青。
“平蕪還破燒痕青”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