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者火事幾焚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昨者火事幾焚巢”全詩
君看劉郎最多智,昨者火事幾焚巢。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戲簡朱公武劉邦直田子平五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戲簡朱公武劉邦直田子平五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歡伯可解藜藿嘲,
孔方定非金石交。
君看劉郎最多智,
昨者火事幾焚巢。
詩意:
這首詩通過戲謔的語言和對歷史人物的描繪,表達了黃庭堅對于朝政和時事的看法。詩中提到了朱公、武劉、邦直和田子平等人物,以及一起的火災事件。詩人通過這些人物和事件,來暗喻當時朝政的荒謬和不穩定。
賞析:
黃庭堅以巧妙的戲謔手法,將自己對朝政的觀察和看法融入詩詞之中。下面是對每一句的分析:
1. "歡伯可解藜藿嘲":歡伯指的是朱熹,他被稱為“伯公”,"解藜藿嘲"意味著他能夠玩弄文字的技巧。這句話暗示了黃庭堅對朱熹的批評,認為他的言辭過于巧妙而缺乏真實性。
2. "孔方定非金石交":孔方指的是孔穎達,他是北宋時期的宰相。"金石交"意味著忠誠和堅定不移。這句話暗示了黃庭堅對孔穎達的懷疑,認為他的忠誠不夠可靠。
3. "君看劉郎最多智":劉郎指的是劉熙載,他是北宋時期的文臣。這句話稱贊劉熙載聰明才智過人。
4. "昨者火事幾焚巢":這句話指的是一次火災事件,暗指政治上的動蕩和社會的不穩定。黃庭堅借火災之喻,表達了對當時朝政的不滿和對國家前景的擔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幽默的方式表達了黃庭堅對當時朝政的不滿和對時事的關注。他通過對人物和事件的戲謔描繪,展現了他對政治動蕩和社會不穩定的擔憂,同時也透露出對智慧和真誠的贊美。
“昨者火事幾焚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jiǎn zhū gōng wǔ liú bāng zhí tián zǐ píng wǔ shǒu
戲簡朱公武劉邦直田子平五首
huān bó kě jiě lí huò cháo, kǒng fāng dìng fēi jīn shí jiāo.
歡伯可解藜藿嘲,孔方定非金石交。
jūn kàn liú láng zuì duō zhì, zuó zhě huǒ shì jǐ fén cháo.
君看劉郎最多智,昨者火事幾焚巢。
“昨者火事幾焚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三肴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