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味覺偏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禪味覺偏長”全詩
心期雖皦皦,目視已茫茫。
燈疊青紅暈,書紛黑白行。
蒲團深瞑坐,禪味覺偏長。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病目》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病目》是一首宋代洪咨夔創作的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病目
日過學不力,
年催名未芳。
心期雖皦皦,
目視已茫茫。
燈疊青紅暈,
書紛黑白行。
蒲團深瞑坐,
禪味覺偏長。
中文譯文:
白天匆匆度過學業無成,
歲月催促,名譽尚未顯赫。
心中渴望雖然光明照耀,
目光卻已迷茫不清。
燈光交錯,映現出青紅暈色,
書頁上黑白交織,無從辨認。
我深坐在蒲團上,眼睛緊閉,
沉浸于禪修的滋味,感覺時間變得很長。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詩人的境遇,表達了他在學業上的失敗和年歲的催促之下未能取得名望的遺憾。雖然他內心仍然懷抱著追求光明的愿望,但現實的困擾使他的視野變得模糊和茫然。詩中的燈光和書頁交錯,反映了他在學習中的困惑和迷茫。最后,詩人坐在蒲團上,閉目沉思,通過禪修來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啟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似乎變得很長。
賞析:
《病目》以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的內心困擾和對追求的渴望。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繪心靈的光明和視覺的模糊對比,突出了詩人的內外對立。燈光和書頁的描繪則進一步加深了詩人的苦悶和迷茫之感。最后,詩人以禪修的方式來尋求內心的平靜和啟示,表達了對超越世俗困擾的向往。整首詩意蘊含著對成就和名望的思考,以及對心靈寄托和內在體驗的追求,給人一種深思熟慮和沉靜的感受。
“禪味覺偏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mù
病目
rì guò xué bù lì, nián cuī míng wèi fāng.
日過學不力,年催名未芳。
xīn qī suī jiǎo jiǎo, mù shì yǐ máng máng.
心期雖皦皦,目視已茫茫。
dēng dié qīng hóng yùn, shū fēn hēi bái xíng.
燈疊青紅暈,書紛黑白行。
pú tuán shēn míng zuò, chán wèi jué piān cháng.
蒲團深瞑坐,禪味覺偏長。
“禪味覺偏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