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篋猶存未著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攬篋猶存未著貂”全詩
晴寒不及陰寒重,攬篋猶存未著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五絕句二首之二》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人蘇轍所作,《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五絕句二首之二》。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日色映山才到地,
雪花鋪草不曾消。
晴寒不及陰寒重,
攬篋猶存未著貂。
中文譯文:
太陽的光輝照射著山地,
雪花覆蓋的草地仍未融化。
晴朗的寒冷不及陰冷的沉重,
我懷中的行囊中還未放下貂皮。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蘇轍奉使遼國(契丹)途中的情景。第一句描繪了太陽的光輝照射在山地上,暗示著他已經到達目的地。第二句寫道雪花覆蓋的草地尚未融化,表現了嚴寒的氣候。第三句通過對比晴朗和陰冷的寒冷,暗示著陰冷更加刺骨。最后一句提到他懷中的行囊中還未放下貂皮,這可能是他在旅途中保暖的衣物,也可能是他尚未擺脫榮華富貴的束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寒冷的感受,傳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情緒和感受。首兩句寫景,以鮮明的形象展示了冰雪覆蓋的草地和山地,給人一種寒冷的感覺。接下來的一句通過對比晴朗和陰冷,凸顯了陰冷更加刺骨的特點,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寒冷氛圍。最后一句則通過提到攬篋(行囊)中的貂皮,暗示了作者在旅途中仍然保留著一些奢侈品,這可能與他身份的高貴和世俗的束縛有關。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情和感受,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比,展示了作者對寒冷的體驗,同時也暗示了他內心中對奢華世俗的矛盾和反思。
“攬篋猶存未著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shǐ qì dān èr shí bā shǒu qí wǔ jué jù èr shǒu zhī èr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五絕句二首之二
rì sè yìng shān cái dào dì, xuě huā pù cǎo bù céng xiāo.
日色映山才到地,雪花鋪草不曾消。
qíng hán bù jí yīn hán zhòng, lǎn qiè yóu cún wèi zhe diāo.
晴寒不及陰寒重,攬篋猶存未著貂。
“攬篋猶存未著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