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將桃李等閒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將桃李等閒栽”全詩
若使風光解流轉,莫將桃李等閒栽。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哀王荊公》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哀王荊公》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舜民。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鄉閭匍匐茍相哀,
得路青云更肯來。
若使風光解流轉,
莫將桃李等閒栽。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鄉村官員的哀嘆和期望。他抱怨說,鄉閭(鄉村)的百姓匍匐在地上,卻很少有官員愿意來關心他們的苦難。作者希望,如果這些官員能夠理解鄉村的艱難處境,就不會將優美的風光和資源都集中在城市,而是應該將關心和資源平等地分配到鄉村。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鄉村百姓遭遇的痛苦的同情和對于官員的責備。通過描述鄉閭匍匐(躬身下跪)的情景,作者展示了鄉村百姓的貧困和艱難。而得路青云更肯來的描述,則是表達了作者對于官員們應該關心鄉村事務的期待。
最后兩句“若使風光解流轉,莫將桃李等閒栽”,表達了作者的意愿。作者希望官員們能夠將城市的繁榮和資源分享給鄉村,讓鄉村也能夠享受到美好的風景和資源,不要將桃李(指美好事物)只栽種在城市中,忽視了鄉村的需要。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以強烈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于鄉村百姓境遇的關注和對于官員們責任的呼喚。它反映了宋代社會中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并對此提出了批評和期望。
“莫將桃李等閒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āi wáng jīng gōng
哀王荊公
xiāng lǘ pú fú gǒu xiāng āi, dé lù qīng yún gèng kěn lái.
鄉閭匍匐茍相哀,得路青云更肯來。
ruò shǐ fēng guāng jiě liú zhuǎn, mò jiāng táo lǐ děng xián zāi.
若使風光解流轉,莫將桃李等閒栽。
“莫將桃李等閒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