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從橋下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從橋下過”全詩
游人撐小艇,卻從橋下過。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宴橋上》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宴橋上》是宋代張舜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橋上置杯盤,
可容十客坐。
游人撐小艇,
卻從橋下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宴會的場景。在一座橋上,擺放著酒杯和盤子,足夠坐下十個客人。游人們駕駛小艇,卻從橋下穿過。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個生動的畫面。整首詩通過對橋上和橋下的活動的對比,展現了不同的景象和氣氛。
首先,橋上置杯盤,表明這是一個宴會的場所。杯盤的擺放暗示著宴席的準備,而橋上足夠容納十個客人坐下的描述則顯示了宴會的規模不小。
接著,詩中提到游人撐小艇,卻從橋下過。這一句描繪了橋下的景象,與橋上的熱鬧形成鮮明對比。游人們選擇從橋下經過,可能是為了避開橋上的喧囂和擁擠,尋找更加寧靜和自然的環境。
整首詩以簡潔的筆法勾勒出了一個活躍而富有對比的場景,通過對不同景象的描寫,傳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的向往。同時,這首詩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對閑適生活的追求。
“卻從橋下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qiáo shàng
宴橋上
qiáo shàng zhì bēi pán, kě róng shí kè zuò.
橋上置杯盤,可容十客坐。
yóu rén chēng xiǎo tǐng, què cóng qiáo xià guò.
游人撐小艇,卻從橋下過。
“卻從橋下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