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無心類死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自無心類死灰”全詩
在處秋風吹鬢發,不堪更上雨花臺。
分類:
作者簡介(張舜民)

張舜民 生卒年不詳,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蕓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陜西彬縣)人。詩人陳師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
《長干寺同劉宮苑浴》張舜民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干寺同劉宮苑浴》是宋代詩人張舜民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們看到我沐浴后如同枯木一般,但我內心卻沒有絲毫波瀾,宛如死灰般平靜。當秋風吹拂我的鬢發時,我無法再忍受不上雨花臺的痛苦。
詩意:
這首詩以長干寺和劉宮苑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憤懣和無奈。詩人描述了自己在浴后面對他人的眼光時的無動于衷,表明他內心已經如死灰般冷靜。然而,當秋風吹拂他的鬢發時,他無法再忍受自己不能登上雨花臺的遺憾和苦悶。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意象和婉轉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矛盾。詩人以自己在浴后如枯木一般的形象,形容了自己的無動于衷和平靜,表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然而,當秋風吹拂他的鬢發時,他內心的痛苦和不甘開始浮現,無法再忍受不能達到心中的理想和追求。雨花臺作為一個象征著卓越和榮耀的地方,代表了詩人對于成功和成就的向往,對于無法達到這個目標的遺憾和沮喪。
整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沖突和掙扎,表達了對于命運的無奈和對于理想的追求。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結合,詩人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相融合,使詩詞更具表現力和含義。這首詩詞展示了張舜民細膩的感受力和對生命境遇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情感共鳴,是宋代文學中的一篇佳作。
“我自無心類死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gàn sì tóng liú gōng yuàn yù
長干寺同劉宮苑浴
rén kàn yù chū rú kū mù, wǒ zì wú xīn lèi sǐ huī.
人看浴出如枯木,我自無心類死灰。
zài chù qiū fēng chuī bìn fà, bù kān gèng shàng yǔ huā tái.
在處秋風吹鬢發,不堪更上雨花臺。
“我自無心類死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