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于此洗塵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耳根于此洗塵囂”全詩
要知盡日支吾處,五老峰前三峽橋。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觀瀑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觀瀑圖》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瀑布景觀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清新、寧靜環境的向往和對塵囂世俗的厭倦,同時也融入了對歷史文化的回憶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派銀河傾碧落,
耳根于此洗塵囂。
要知盡日支吾處,
五老峰前三峽橋。
這首詩的意境主要圍繞著一幅瀑布景觀展開。詩人形容瀑布如銀河一般從高處傾瀉而下,水流碧綠,落下的水花仿佛一顆顆明星閃爍。這幅景象使詩人感到耳根清凈,宛如在此處洗去了塵囂和煩憂。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身處境的思考。他說要知道這樣的寧靜和平靜,需要全天候地忙碌和奔波,才能找到片刻的安寧。通過"支吾處"的描寫,詩人抒發了對日常瑣事和繁忙生活的厭倦之情。
最后兩句詩以具體的景物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情感。"五老峰"指的是三峽山脈中的五座山峰,"三峽橋"則是指橫跨在三峽上的橋梁。這里的景物具有歷史和文化的意味,暗示了詩人對過去的回憶和對傳統文化的思索。通過將自然景物與歷史文化相結合,詩人傳達了一種對寧靜與文化傳承的向往。
整首詩以清新、寧靜的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塵囂世俗的厭倦,同時也展現了對寧靜環境和傳統文化的向往和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寓意的融入,詩人唐寅成功地創造了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面,使讀者感受到了心靈的寧靜與追求。
“耳根于此洗塵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pù tú
觀瀑圖
yī pài yín hé qīng bì luò, ěr gēn yú cǐ xǐ chén xiāo.
一派銀河傾碧落,耳根于此洗塵囂。
yào zhī jǐn rì zhī wú chù, wǔ lǎo fēng qián sān xiá qiáo.
要知盡日支吾處,五老峰前三峽橋。
“耳根于此洗塵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