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酌高談駭四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酌高談駭四筵”全詩
不須五斛稱焦遂,一酌高談駭四筵。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公立承事見貺佳什》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公立承事見貺佳什》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竹林外孤立的亭子里,我心中的思緒如同天空中飄渺的云霧。
與你一同持酒,我感到自己變得傲然超脫。
無需用五斛的美酒來衡量我的境遇,
一杯酒足以讓我高談闊論,驚動四周的賓客。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孤立的亭子和與朋友共飲的情景,表達了作者超脫塵世的心境和對酒宴的愉悅之情。亭子外的竹林象征了寧靜和自由,而與朋友共飲則體現了作者在酒宴中的豪情和自我陶醉。作者表達了對世俗名利的超越,認為只需要一杯酒和暢談之言,就能夠驚動四方賓客,展現自己的才華和魅力。
賞析:
該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竹外孤亭和與朋友共飲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情境遇的描繪,凸顯出作者內心的超然和豪情。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竹外的孤亭與與友人共飲的場景相對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竹外的孤亭給人以寧靜、遙遠的感覺,而與友人共飲則充滿了熱鬧和喜悅的氛圍。這種對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超脫塵世的心境和對自由豪情的追求。
詩中的“五斛”和“四筵”是古代酒宴中的計量單位。“五斛”指的是美酒的量,而“四筵”則表示酒宴的場合。通過對這兩個詞的運用,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于境遇和場合的輕視,認為無需用大量的美酒和盛大的場面來彰顯自己的風采,只需一杯酒和高談闊論就能夠引起他人的關注和贊嘆。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超脫塵世的心境和對自由豪情的追求,展現了李彌遜豪放灑脫的個性和對自我價值的堅持。同時,詩中的對比手法和意象描寫也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和表現力,使詩詞更具韻味和深度。
“一酌高談駭四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gōng lì chéng shì jiàn kuàng jiā shén
次韻公立承事見貺佳什
zhú wài gū tíng sī miǎo rán, yǔ jūn chí jiǔ ào hú tiān.
竹外孤亭思渺然,與君持酒傲壺天。
bù xū wǔ hú chēng jiāo suì, yī zhuó gāo tán hài sì yán.
不須五斛稱焦遂,一酌高談駭四筵。
“一酌高談駭四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