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擁蘭舟入霅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爭擁蘭舟入霅溪”全詩
湖州士女來相接,爭擁蘭舟入霅溪。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送趙君十絕》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趙君十絕》是宋代汪莘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荷葉高高荷蕊低,
夕陽初落畫橋西。
湖州士女來相接,
爭擁蘭舟入霅溪。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湖州的美麗景色和熱鬧場面。荷葉高高地簇擁在一起,荷蕊低垂,夕陽剛剛落下,照亮了畫橋的西邊。湖州的士人和女子們都來相聚,爭先恐后地擁擠在蘭舟上,準備進入霅溪。
賞析:
這首詩詞以湖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荷葉、荷蕊和夕陽的美麗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寧靜和壯麗。詩中的畫橋和霅溪是湖州的地標,給人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感覺。士女們的熱鬧場面和爭相登舟的情景,凸顯了湖州的繁華和活力。整首詩以簡潔、自然的筆觸,將湖州的美景和人情融合在一起,給人以愉悅和欣賞的感受。
這首詩詞通過景物描寫和人物動作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湖州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友人的送別之意。詩中的荷葉、荷蕊、夕陽、畫橋、蘭舟和霅溪等形象,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湖州畫卷,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湖州的風景和人文氛圍。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其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表達了對湖州景色和湖州人情的喜愛和贊美,給人以愉悅和留連忘返的感覺。同時,它也展示了汪莘作為宋代文人的才華和對自然美的領悟。
“爭擁蘭舟入霅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ào jūn shí jué
送趙君十絕
hé yè gāo gāo hé ruǐ dī, xī yáng chū luò huà qiáo xī.
荷葉高高荷蕊低,夕陽初落畫橋西。
hú zhōu shì nǚ lái xiāng jiē, zhēng yōng lán zhōu rù zhà xī.
湖州士女來相接,爭擁蘭舟入霅溪。
“爭擁蘭舟入霅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