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姑神下月蒼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紫姑神下月蒼蒼”全詩
深夜行歌聲絕后,紫姑神下月蒼蒼。
分類:
作者簡介(熊孺登)
熊孺登,鐘陵(今江西省進賢縣)人,約唐憲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間(806—820)登進士第,為四川藩鎮從事,與白居易、劉禹錫友善,時相贈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劉禹錫《送湘陽熊判官孺登府罷歸鐘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達了他們之間情誼。他勤于創作,寫詩很多,而傳于后世的僅存詩集一卷。其中贈答應酬之作較多,佳句不少。有些詩句感情真摯、動人,為時所傳誦。
《正月十五日》熊孺登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正月十五日》是唐代詩人熊孺登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家遺事今宵見,
楚郭明燈幾處張。
深夜行歌聲絕后,
紫姑神下月蒼蒼。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正月十五的景象。詩人在這個月圓之夜,目睹了漢朝的遺物和楚國的明燈點亮的景象。在深夜行走時,歌聲漸漸消失,只剩下蒼蒼的月光下降臨的紫姑神。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正月十五的夜晚景象,展示了歷史與傳統的交融,以及人們對于神秘和神圣的追求。下面對每個句子進行分析:
- "漢家遺事今宵見":這一句表達了詩人在正月十五夜晚所見的漢朝的遺物,可能指代歷史遺跡或者與漢朝相關的傳統習俗。詩人以此展示了歷史與現實的連接,傳達了對古代文化的尊重和懷念之情。
- "楚郭明燈幾處張":楚國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重要國家,楚國的明燈在正月十五這一節日中被點亮。明燈是指用紙制作的燈籠,常常以楚國的特色為主題。這一句表達了詩人所見到的明燈點亮的景象,傳遞出節日喜慶、熱鬧的氛圍。
- "深夜行歌聲絕后":詩人在深夜行走時,歌聲漸漸消失。這句表達了夜晚的寂靜和寧靜,也暗示了人們在慶祝完節日后進入安靜休息的狀態。
- "紫姑神下月蒼蒼":紫姑神是古代民間傳說中的仙女,傳說她是月宮中的月亮仙女。這句描繪了紫姑神從月亮中降臨下來的景象,月色蒼蒼,給人一種神秘和超自然的感覺。
整首詩通過對正月十五夜晚景象的描繪,展示了歷史、傳統和神秘的融合。詩人以簡潔的語言將景物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給人以寧靜、神秘和回憶的體驗,引發讀者對于歷史和文化的思考和回憶。
“紫姑神下月蒼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ēng yuè shí wǔ rì
正月十五日
hàn jiā yí shì jīn xiāo jiàn, chǔ guō míng dēng jǐ chù zhāng.
漢家遺事今宵見,楚郭明燈幾處張。
shēn yè xíng gē shēng jué hòu, zǐ gū shén xià yuè cāng cāng.
深夜行歌聲絕后,紫姑神下月蒼蒼。
“紫姑神下月蒼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