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妃昔時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湘妃昔時哭”全詩
美色已成塵,淚痕猶在竹。
分類:
作者簡介(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湘川懷古》施肩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湘川懷古》是唐代詩人施肩吾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湘川懷古》
湘水終日流,
湘妃昔時哭。
美色已成塵,
淚痕猶在竹。
譯文:
湘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淌,
昔日湘妃曾在此哭泣。
美麗的容顏早已化為塵土,
淚痕仍然留在竹子上。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湘川地區的古老歷史和悲傷的懷念之情。湘水長年不息地流淌,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滄海桑田的變遷。湘妃是指楚懷王的王后,她在楚國被迫自殺后,被人們稱為湘妃,并在湘江邊上為她建立了墓碑。詩中提到的湘妃昔時哭泣,暗示著古代的悲劇和離別之情。然而,時間的流轉已經使得美麗的容顏化為塵土,只剩下淚痕留在竹子上,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歲月和人事物的感傷和追憶之情。
賞析:
《湘川懷古》通過描繪湘水和湘妃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對古代歷史的懷念和對光陰易逝的感慨。湘水作為一個象征性的意象,通過其源遠流長的流水不息,表達了時間的無情流逝和世事變遷的主題。湘妃是一個古代悲劇的象征,她的哭泣和離去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但她的存在仍然在人們的記憶中。詩中的美色化為塵土,淚痕留在竹子上,傳遞出作者對逝去的美好和悲傷的回憶。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生短暫性的領悟,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湘妃昔時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chuān huái gǔ
湘川懷古
xiāng shuǐ zhōng rì liú, xiāng fēi xī shí kū.
湘水終日流,湘妃昔時哭。
měi sè yǐ chéng chén, lèi hén yóu zài zhú.
美色已成塵,淚痕猶在竹。
“湘妃昔時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