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聲齊唱發中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棹聲齊唱發中流”全詩
何日片帆離錦浦,棹聲齊唱發中流。
分類:
作者簡介(薛濤)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后薛濤居于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后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以秘書省校書郎官銜,但因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園)上,制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
《鄉思(用前韻)》薛濤 翻譯、賞析和詩意
《鄉思(用前韻)》中文譯文:
峨嵋山下水平靜,我心被束縛如舟一樣。何時能駕帆離開錦浦,劃槳聲齊唱發中流。
詩意和賞析:
《鄉思(用前韻)》是唐代詩人薛濤的作品,通過描繪峨嵋山下的平靜水面,表達了詩人對鄉愁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我心被束縛如舟一樣”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困擾和無法自由的感覺。詩人希望能駕馭帆船離開與故鄉相連的錦浦,踏上未知的旅程,在中流劃槳的聲音中尋找自由和寧靜。
整首詩情感真摯,用意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暗合了詩人內心的鄉愁之情。水如油的平靜景象與詩人內心被束縛的感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詩人渴望自由的心情。整首詩采用了工整的五言絕句,用詩歌形式抒發了詩人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鄉愁之情,描述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自由的渴望。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將人的情感與自然景觀相結合,給讀者帶來了深思和共鳴。
“棹聲齊唱發中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sī yòng qián yùn
鄉思(用前韻)
é méi shān xià shuǐ rú yóu, lián wǒ xīn tóng bù xì zhōu.
峨嵋山下水如油,憐我心同不系舟。
hé rì piàn fān lí jǐn pǔ, zhào shēng qí chàng fā zhōng liú.
何日片帆離錦浦,棹聲齊唱發中流。
“棹聲齊唱發中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