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不長安大比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悔不長安大比丘”全詩
早知蜀地區娵與,悔不長安大比丘。
分類:
作者簡介(馮涓)
生卒年不詳。字信之,婺州東陽(今浙江東陽)人,一說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宣宗大中十一年(857)登進士第(《北夢瑣言》作大中四年),又登宏詞科,授京兆府參軍。以時危世亂,隱居商山十年,后為祠部郎中。僖宗中和元年(881),授眉州刺史,適為兵阻,未至任,遂于成都墨池灌園自給。昭宗景福時,王建辟為西川節度判官,后拜前蜀御史大夫,卒。涓尤工章奏,《鑒誡錄》稱其頗能“清苦直諫,比諷箴規,章奏合于教化。所薦文章,迥超群品,諸儒稱之為大手筆”。
《自嘲絕句》馮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嘲絕句
取水郎中何日了,
破柴員外幾時休。
早知蜀地區娵與,
悔不長安大比丘。
譯文:
擔水的郎中何時才能休息,
搗碎柴的員外何時才能停止。
早知道娶了蜀地的女子,
后悔不去長安做大和尚。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馮涓的作品。詩人以幽默自嘲的方式,通過對自己的生活和選擇的反思,對人生的抱怨和后悔進行了表達。
詩的前兩句講述了詩人擔水和搗柴的辛勞工作。擔水和搗柴是苦力的工作,詩人以此來描繪自己的無奈和辛勞,表達了對平庸生活的不滿。
接下來的兩句是詩人對自己的選擇的反思和懊悔。該詩以「蜀地區娵」和「長安大比丘」對比,以體現對自己婚姻和職業的不滿。蜀地區娵指代娶了蜀地的女子,暗指婚姻不如意。而長安大比丘指代做一名大和尚,暗指對佛教求道的向往。
整首詩用無奈和幽默的語言,表達了對自己人生選擇的后悔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展現了詩人對現實境遇的自嘲態度。該詩具有一定的調侃意味,突顯了馮涓幽默風趣的個性,使詩歌更加生動有趣。
“悔不長安大比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cháo jué jù
自嘲絕句
qǔ shuǐ láng zhōng hé rì le, pò chái yuán wài jǐ shí xiū.
取水郎中何日了,破柴員外幾時休。
zǎo zhī shǔ dì qū jū yǔ, huǐ bù cháng ān dà bǐ qiū.
早知蜀地區娵與,悔不長安大比丘。
“悔不長安大比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