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又把珠簾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多情又把珠簾揭”全詩
鳳樓相對鰲山結。
鰲山結。
香塵隨步。
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簾揭。
游人不放笙歌歇。
笙歌歇。
曉煙輕散,帝城宮闕。
分類: 憶秦娥
作者簡介(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憶秦娥(元夕)》張孝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秦娥(元夕)》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孝祥。這首詩詞描寫了元宵節的景象,以及詩人對往事的懷念之情。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鳳樓相對鰲山結。
鰲山結。
香塵隨步。
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簾揭。
游人不放笙歌歇。
笙歌歇。
曉煙輕散,帝城宮闕。
詩意:
這首詩詞以元宵節的夜晚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幽靜而浪漫的景象。鳳樓和鰲山相對而立,形成了一道壯麗的景色。香塵隨著行人踏步而飄蕩,柳樹梢頭微弱的月光下,情意綿綿的人又掀起了珠簾。游人們不愿放下手中的笙歌,一直歡樂地歌唱不停。清晨的煙霧輕柔地散去,帝都的宮闕在朝陽的照耀下顯得莊嚴壯麗。
賞析:
這首詩詞以元宵節為背景,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色和人們的活動,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懷念之情。鳳樓和鰲山相對,形成了一道壯麗的景色,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妙。詩中的香塵隨著行人的踏步而飄蕩,柳樹下微弱的月光增添了浪漫的氛圍。多情的人們又掀起了珠簾,展示了他們的情感和活力。游人們不愿放下手中的笙歌,歌唱不停,展示了節日的歡樂氛圍。清晨時,煙霧輕柔地散去,帝都的宮闕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莊嚴壯麗,象征著新的一天的開始。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婉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往事的懷念之情,同時展示了節日的歡樂和美麗的景色。通過對元宵節夜晚景象的描繪,詩人成功地營造了一種浪漫而溫馨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節日的喜慶和詩人內心的情感。整首詩詞給人以美好的感受,讓人回味無窮。
“多情又把珠簾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qín é yuán xī
憶秦娥(元夕)
yuán xiāo jié.
元宵節。
fèng lóu xiāng duì áo shān jié.
鳳樓相對鰲山結。
áo shān jié.
鰲山結。
xiāng chén suí bù.
香塵隨步。
liǔ shāo wēi yuè.
柳梢微月。
duō qíng yòu bǎ zhū lián jiē.
多情又把珠簾揭。
yóu rén bù fàng shēng gē xiē.
游人不放笙歌歇。
shēng gē xiē.
笙歌歇。
xiǎo yān qīng sàn, dì chéng gōng què.
曉煙輕散,帝城宮闕。
“多情又把珠簾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